【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免费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地理暑期作业及答案》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它自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星距日最近,质量最小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最长的
C.木星体积D.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2.地球是太阳系中有生物的特殊行星,其自身良好条件是
A.太阳系宇宙环境安全,行星运动互不干扰B.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
C.地球质量和体积较小,有大气层D.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生物存在的温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地质灾害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右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晨线,a、c为晨线的顶点,b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82°N,105°E,完成4~5题。
4.c点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2月5日13点B.2月5日1点C.10月23日13点D.10月23日1点
图2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6~7题。
6.若A地的经度为20°W,则B地的经度为
A.170°EB.170°WC.130°ED.130°W
7.若此时ACB弧为昼弧,则C地的昼长为
A.10小时B.12小时C.14小时D.16小时
假设图表示纬线圈,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9.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时B.3时C.6时D.9时
下图为某四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从四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出
A.同一时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B.同一半球,纬度每升高1°,正午太阳高度就降低1°,纬度每降低1°,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加1°
C.在同一半球纬度不同的两地,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相同
D.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随纬度变化,纬度每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就降低1°
11.4月22日左右,我国杭州30°N,120°E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50°B.60°C.70°D.80°
12.图示四地中可能出现极夜和白夜现象的地点可能是提示:白夜是中高纬度地区在夏季因白昼长,黑夜短,昏影和晨影连接所致的现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是北极上空俯视地球12月22日所见的昼夜分布示意图,斜线表示夜半球。D点、B点与球心的连线所成的夹角为23o26′。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表示北极点的是
A.AB.BC.CD.D
14.F点的夜长为
A.14小时B.12小时C.10小时D.8小时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利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赤道日晷是日晷的一种,其晷盘应当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是一致的。我国某科技馆的赤道日晷晷盘与底座水平的夹角为60°24′,当晷针影子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12:56。右图为“赤道日晷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该科技馆可能位于
A.武汉B.兰州C.贵阳D.重庆
16.关于该科技馆赤道日晷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晷盘上的晷针影子由东向西移动;②日晷的弱点是在晚上不能工作;③晷针上方指向北极星附近;④晷针与地面所成的角相当于该地纬度的余角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下图图1中MC、MD分别为某棵树一年中正午时刻最长和最短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段正好垂直,图1中C所在河岸比BE岸冲刷严重。图2中两曲线A、B分别代表图1中A、B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1中河流的正确判断是
A.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B.该河流有凌汛现象
C.该河流AB段白北向南流D.该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
18.该地纬度是
A.15°37′20″NB.46°52′NC.50°56′40″ND.50°56′40″S
读下图,图中的圆心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且该点的东侧为东半球,同时该点也是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外围的圆圈为晨昏线,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19~21题。
19.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10:20B.3:40C.22:40D.21:20
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南半球白昼的范围达最小值
B.该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值
C.此时东半球刚好是昼半球
D.P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较近,因此此时P点的太阳高度大于X点
21.该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海南岛上正午时人影朝南B.东北平原上小麦长势喜人
C.开普敦和上海都处在少雨季节D.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下图为甲乙半球相对的两个半球,涂黑的部分表示极夜,阴影部分为15日,其余为16日,据此回答22~24题。
22.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N,120°W
B.23°26′N,120°W
C.23°26′S,60°E
D.23°26′N,60°E
23.图中此时晨线为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
24.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日20:00B.16日20:00C.16日16:00D.16日4:00
二、非选择题:
25.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读后回答问题。
90°N70°N50°N30°N0°30°S50°S70°S90°S
3月21日03165937999237995933160
6月22日111010431020100581445017000
9月12日03125867899127895863120
12月22日001814808691073108911141185
1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从表中看出,全年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纬度在。
2南纬70°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为0的原因是
A.该地处于极夜期B.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C.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D.太阳高度极小
3北纬50°天文辐射最小值出现的日期在,主要原因是。
4北极天文辐射值为卡/平方厘米,南极天文辐射值为卡/平方厘米,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5南极地区在一年中受紫外辐射最少的时段是。
6从上表看出,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和。
26.在进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住宅开发、选房购房以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必须充分合理的考虑并利用当地的日照条件。不同的地点和季节,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往往存在着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6.材料一:某日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视运动示意图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圆表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圈,带箭头的圆弧表示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图中角度为当地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情况下,①、②、③、④四地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地。
2不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①、②、③、④四地中,全年热量最为丰富的是_______地。
材料二:影响底层住宅日照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住宅朝向和日照距离,日照距离一般用H:D来表示H:前排住宅的高度,D: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
材料三:我国某城市冬至日底层住宅日照时间与住宅朝向、日照距离关系示意图该城市规划部门规定,住宅日照标准为冬至日底层住宅的日照时数≥2小时
3若要满足图示各种朝向的住宅全部达到当地日照标准要求,则图中的日照距离等值线的数值应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满足标准的条件下,最经济的做法是将小区内的建筑布局为楼房朝向与当地的子午线保持________________的夹角。
5某购房者欲购买位于一楼的一套新房,且要求冬至日住宅的日照时数达到4小时,其成本最低的购房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图,OA是昏线,该日的节气是,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昼夜长短状况是,C点在B点的方向。
2若该图为北半球图,斜线部分为7月3日,非斜线部分为7月4日,则OA的经度为,OB的经度为,北京时间为7月日时。
3若圆为地球的赤道,图中AC相比,角速度,线速度,若0C的弧长是CA弧长的一半,则C地的自转线速度约为千米/小时。
高一地理暑期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2.D3.B4.B5.C6.B7.A
8.B解析:图中所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说明图示纬线圈位于北半球。图中五b为夜弧,说明该纬度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从自转方向判断,A点在B点的正东方。
9.B解析:图中C所在纬线圈的昼弧占四分之三,说明昼长18小时,从日出至正午共9个小时,由此推断C处日出时间为3时。10.D11.C12.A
13.C解析:依题意,EOF应为晨昏线,其中OF为晨线。12月22日O点在北极圈上,且极圈内为极夜,所以C点为北极点。可以参考由原平面图转绘的立体解析图。
14.B解析:B点位于南回归线。由于D、B同在一条经线上,它们与球心的连线所成的夹角为23o26′,所以D点在赤道上,F点也在赤道上,因此F点的夜长为12小时。
15.D16.D
17.D解析:该地正午的最长和最短影子处于同一方位,且最短影长不为0,可知该地在温带或寒带;由于正午影子朝向为南或北,可判断河流AB段流向为东西方向,没有凌汛发生的可能;B处河流的年径流量比A处平稳,可推导出B处受到湖泊的调节作用,即B处在湖泊的下游,也即AB段河流流向为自A向B,又由引文信息“C所在河岸比BE岸冲刷严重”,结合河流流向可知河流右岸受到侵蚀严重,推出该地在北半球;如此确定该地正午影子朝向为正北,面向北方,左西右东,所以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
18.C解析:由上题知道该地在北半球的温带或寒带,设该地纬度为ф,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树影最长,即a=90°—23°26′+ф,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树影最短,即4a=90°—ф–23°26′。很容易解出a=15°37′20″,ф=50°56′40″。
19.D图中的过圆心的竖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东侧为东半球,即圆心位于20°W经线上,又知该点为太阳直射点,据此可知此时20°W经线为12时,通过计算得出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
20.B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达到一年中的最南位置,因此位于南回归线之南的P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值,南半球的白昼范围也达一年中的值;P点和X点都位于晨昏线上,此时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都为0°;此时太阳直射在东西半球界线上,因此东、西半球各有一半在昼半球。
21.C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季,海南岛正午时人影朝北;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还没播种;巴西高原正值雨季、草木茂盛;开普敦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处于少雨季节,上海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此时受偏北的冬季风影响,也少雨。22.C23.C24.C
25.1赤道;北极或极地2A
36月22日;12月22日;50°N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值,白昼时间也最长,冬至日则相反;
41110;1185;北极天文辐射出现值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太阳辐射较弱;而南极天文辐射达值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辐射较强。
53月21日至9月23日;6太阳高度;白昼长短;日地距离;
26.1①;2②31:1.2440°
5住宅朝向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为30°,且日照距离为1:1.2。
27.1春分或秋分;90°;昼夜平分;东南
20°90°E483相等;A大于C;835或837
【二】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
2.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老龄人口增加B.人口增加C.用工成本上升D.人才外流严重[来源:
3.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
4.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是()
A.AB.B
C.CD.D
5.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世界人口加速增长阶段出现在
A.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工业化初期C.二次世界大战D.20世纪70年代
7.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B.非洲、欧洲C.非洲、北美洲D.拉丁美洲、大洋洲
8.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B.欧洲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负数
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4%
9.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0.为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二、综合题
11.读下表,完成有关问题。
国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韩国1.50.6
印度2.91.0
尼日利亚4.31.3
埃及2.90.8
德国0.931.09
(1)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上图中绘制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统计图。
(2)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国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天
一、选择题
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广东游客前往北京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①国家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内地和边疆②人口自由迁移的规模小
③人口由大城市流向边远落后农村地区④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
⑤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迁移规模大⑥大量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③B.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
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第3题。
3.从图中数据来看,四省区中丙省将最有可能会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判断依据是
①丙省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减轻②丙省老年人口比重,老龄化最严重
③丙省劳动人口比重扩大,劳动力充足
④丙省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也下降,有大量劳动人口迁入[来源:ZXXK.COM]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①美国②加拿大③新加坡④新西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
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佛山、东莞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改革C.经济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
8.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C.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9.2015年大批尼泊尔难民涌向中国等邻国,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战争的影响C.自然灾害的影响D.开发国外资源
10.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甲、乙和丙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通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BB.A——C
C.C——DD.E——F
二、综合题
11.35.读“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19世纪以前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B.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D.从未开发国家流向已开发国家
(2)最早移入美洲的欧洲人是()
A.英国人B.法国人C.西班牙人D.葡萄牙人
(3)中国人迁入的主要地区是()
A.美国B.欧洲C.东南亚D.澳大利亚
(4)日本人主要迁入的地区是()
A.巴西B.澳大利亚C.东南亚D.美国
(5)印度人主要迁入的地区是()
A.欧洲B.非洲C.美洲D.大洋洲
第3天
一、选择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地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地域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稳定基础上的
2.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
3.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4.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
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少儿、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30(含预测)年我国少儿、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5~6题。
5.据图示信息推测,2025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迁移加剧B.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分布失衡D.社会负担减轻
6.为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A.废除计划生育B.提高工资待遇C.鼓励劳务输出D.推迟退休年龄
7.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B.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入量
C.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D.交通、通信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规模和范围
8.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获取资源数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9.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A.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化的结果
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C.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
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
10.上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1)按世界人口容量是100亿,根据世界第五个10亿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人口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2)按我国人口容量是16亿,根据我国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进行计算,我国将在_________年达到饱和。
(3)当人口超过环境容量时,出现的后果有哪些?
(4)我国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