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由鲁迅等人执掌帅印的《语丝》周刊在当时的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它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击复古思潮、抨击反动统治、革命文学勃兴等过程中发挥了突击作用。在短短六七年时间里,《语丝》编发的简短犀利的思想杂谈、社会随笔、小品散文等,以特有的文风、冷峻的笔触、辛辣的文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予以了猛烈鞭挞。
《语丝》的撰稿人被统称为语丝派,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支文学流派。《语丝》的主要撰稿人几乎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蜚声文坛的战将。虽然他们的个人写作风格不尽相同,政治思想倾向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相似的风格,也即是“语丝体”。“语丝体”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和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为标识,包括当时许多知名作家的随笔文体、杂感、短评、随笔、杂文、小品散文。鲁迅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大部分有影响的篇什,都是发表在《语丝》上的。
“语丝体”最鲜明的特征是,注重社会与文化的批评,在不经意的随意闲谈当中,用幽默泼辣的语言予以顺手一击。归结起来就是,排旧促新、说古论今,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短犀利、不拘一格。
“语丝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然打上了特殊时代的烙印。当我们回顾那一段历史,虽然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但语丝体“排旧促新”的风格与锋芒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做派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观照价值。尽管那一批作家的主观出发点相距较大,但从“语丝体”生发开来的诸如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怎样开展批评等等,都是当今仍然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文艺来自生活,文艺作用于生活。纵观人类发展史,文艺作品从来都是时代前进的鼓角,始终担当着灯塔、火炬和精神食粮的作用。鲁迅先生说过,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无数事实说明,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田、陶冶情操、激励人生,甚至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与时代同行是当代作家、艺术家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沉浸在个人的恩怨好恶,陶醉于孤芳自赏,躲进象牙塔,为艺术而艺术,都是极度短视和自私的表现,断然是没有前途的。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替敌对势力张目,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世界观出了问题,一定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大凡优秀作家艺术家必然会顾及自己作品的社会功能。文艺作品折射的家国情怀、坚韧不拔、正直善良、人性乐观,对光明的礼赞、对理想的憧憬、对道德的引导等等,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重要和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在进行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实践,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亟需生动形象的文艺形式来表现,通过记录新变化、抒写新时代、讴歌新发展,通过栩栩如生、撼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凝聚人心、深化共识,激发起民族复兴、呼号前行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