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至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忧与爱》以下为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谁知道06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啊?
江苏 作文题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嘉宾的话 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具有辩证思想的题目。对在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高中考生来说,都可以有话说。关键在于“走的人多”了,可以无路开路创造出路,“革命之路”、“改革之路”都是如此,因而,在参与伟大事业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可以有所作为;但是,“走的人多”,也产生另一弊端,即路“堵”了,或需排“堵”或需“另辟蹊径”,即是说不能“随大流”。整个题意是强调,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扣住这点来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可以写得出彩,仅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创业高潮和科技创新事例就俯拾皆是。但是,话题是两层内容,如果只就一方面去写“人与路”就偏题了。
三、2012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忧与爱》以下为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四、2021江苏语文高考?
2021年是江苏新高考的第一年。
在今年,江苏的整体语文成绩不佳,这是江苏考生都知道的事情,即便是整体成绩拔尖的考生(总分691分),语文也才得了109分。至于语文考120分及以上者,真的很少。
反观同考新高考一卷的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等省份,但凡全省前100名的考生,120分以上的成绩比比皆是。
江苏今年的高考语文成绩,之所以没有高分人数,我想,主要有如下三点原因:1今年的语文卷的确比较难,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2江苏今年的阅卷,很有可能比较严格。3两种试卷模式切换带来的短暂性不适应。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不会因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或喜或悲,而是抓紧时间总结经验教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五、2015江苏高考语文总分?
2015年是老高考方案,当年高考满分为480分,选择文科的学生:语文160分加附加题40分,数学160分,英语120分,总分480分,选修科目是按照等级计算,本科要求一b一c。
选择理科的学生: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加附加题40分。英语120分。选修科目等级bc。
六、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忧与爱》
以下为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七、11年云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以"期待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199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写作文。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 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 ———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九、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迹清晰,语言简洁,语句通顺,中心突出,紧扣主题.不少于800字.
十、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Ⅱ卷)
题目要求: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