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作文读后感内容页

《戊戌变法》读后感

2022-11-10 09:58:21读后感183

第1篇:《戊戌变法》读后感

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

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军政实权的大多数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和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耐人寻味的是,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上与维新派有着共同的语言,但为了维护“中体”,而公然站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使得维新派势单力薄。

维新派的主要靠山光绪,名义上是已经亲政的皇帝,但最高权力实际上依然为慈禧所垄断。维新派在变法期间只掌握一种权力,即起草上谕权,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上谕来推行变法新政,但百日维新中所下的上谕真正得到执行的其实很少。从严格意义上讲,维新派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改革实践者。

最致命的是,维新派始终没有认清光绪,没有看到光绪只是一个旧统治秩序的维护者、改善者,并不主张把中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虽然现实的危机促使他选择了变法的道路,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他内心深处“君权至上”的理想。因此在发布那么多的上谕中,都没体现维新派所要求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

另外,作为中国近代社会新生力量的民族资本家群体中,很少有人直接参与或支持维新变法。而仅仅由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来鼓动变法,这样变法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戊戌变法》读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第2篇:《戊戌变法》读后感

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遥想祖国当年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许多岛屿都被外国占领,也有许多英雄为国家尽忠,为了了解历史,我特意借阅了一本书,名叫《戊戌变法》。看完这本书,我真有一种奋发图强的意志。

这本书主要分五大部分;《戊戌变法的兴起》、《戊戌变法的过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评价及历史影响》、《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主要讲了;因为甲午战争失败是直接原因,维新思想的起兴是思想基础,公车上书揭开了序幕,创办报刊,学会制造舆论,所以康有为等人主张戊戌变法,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受法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1898年9月21日,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6位维新志士惨遭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变法运动彻底失败。失败原因是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不可能成功2.对外国侵略者带有幻想,具有依赖性3.没有也不敢发动群众

像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如江姐、杨靖宇......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影响,他们都怀着颗赤诚之心,有济世之才,一代人杰啊!我长大后一定要报向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3篇:《戊戌变法》读后感

首先,我想说,《戊戌变法史》这木书全而系统地论述了近百年前由康有为、梁启超 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发生、发展及其失败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主要维新人物及相 关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木书的作者也是-•位很厉害的人物,之所以写出这样好的著作, 与他的经历也有一定关系,汤志钧1924年6月生人,祖籍江苏常州,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华 中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所以说,这是一木值得大家 去品味的一木近代史著作。

作者在木书中,跳出戊戌变法事件的木身来分析戊戌变法事件的内在起因、人物矛盾、 外国势力的影响等等。对于1898年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变革的内部力量以及外部 原因,涉及变革275份上书材料,作者都详细读过过,并从信的内容、政治制度以及 <些关 键事件都做了深刻分析

读完木书,最让我收获大的是,康有为这个变法的核心人物,变法后怎么逃脱清朝政 府的抓捕的、又怎么在香港发表、逗留日木,最后怎么去英国的。

任何一种变革,总是一种痛苦的转型,有时候变革的倡导者反而获得的痛苦会比被变革者更多。康有为的变革意见事实上最后靠辛亥革命的武力才能达到,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可以体制内完成。书中的最后一章大晕篇幅是作者在日木收集历史资料来分析康有为变法后, 日本、英国势力的较晕,以及康有为在当时《中国邮报》接授记者釆访所发表的“政治幼稚” 的言论,作者认为可能导致慈禧对这些变革彻底否定。如果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翁同龢等人 能够联合慈禧、光绪一起参与变革,那么历史或许会重写了!

作为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当时西方资木主义的先进思潮进入中国,受影响的不仅 仅是当时康有为这样的激进人物,即使温和改革派的张之洞也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而受光绪皇帝赞赏。问题是张之洞为什么能够得到慈禧和光绪的双重认可,而康有为却落得 个流亡?可借啊!

再来一篇
上一篇:老人与海读后感300字小学生范文 下一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