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作文读后感内容页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2022-11-11 23:32:08读后感245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一)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深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研究。虽然我还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书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书中讲述了成人是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成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劳。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是儿童的造物主。成人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正确,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所有儿童的行为与自己相左的都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热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究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控告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儿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照顾和引导孩童,所以对儿童的错误理解越来越糊涂。因此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们错了。正如书中所说:解决儿童与成人的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成人要具有认识到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和尚未意识到的错误,这种心理准备。

另外,书中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了发现儿童的渴望。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然首先是作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们还未真正理解儿童的觉悟之后,就要着手来解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了。学习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需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平时主观认为的儿童的想法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二)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三)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是一个最富爱心的教育家对儿童发育于成长特征的最生动刻画。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四)

成人倾向于压制儿童的活动,由于成人不希望儿童打搅他们,或使他们心烦,他们就试图让儿童变得老实些,成人把儿童送到托儿所或学校中,,儿童仿佛是被成人流放到那些地方去得,直到他们长大不再会给成人增添烦恼,只有到了那时,儿童才会被社会接纳,在此之前,,他必须像一个被剥夺了公民权那样服从成人的命令,并且不存在对这种命令的上诉。

儿童也是一个工作者和生产者,虽然他不能分担成人的工作,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困难和自己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早就自我的任务,新生儿软弱无力,不能到处走动,但这个幼小的儿童终将长大成人,如果说成人经过无数智力的磨练而变得足智多谋,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儿童。

儿童和成人工作的自然规律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差别,儿童不遵循利益法则,儿童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却把大量的经理消耗在他的工作中(玩耍即工作)。并在完成的每个细节时运用了所有的潜能,所有外在的目的和行为偶然才会有重要性,一个心灵已经得到升华的人不会迷恋于外界的环境,与这种人相对立的是一种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他们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至于不惜任何的代价去追求他们,有时甚至损害健康或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异是,儿童在工作中并不为了获利,儿童必须靠自己进行工作,他还必须完成任务,没有人能帮助他挑起代替他自己成长的重任。儿童也可以能加快他的发展速度,正在生长发育的生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按照一个预定的计划来发展,既不能延缓也不能加快速度,大自然是严厉的,如果有谁偏离正轨,即返厂或拖延发展,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果成人不了解这个秘密,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会在儿童工作的时候设置各种障碍,并认为睡觉对他们更有益,成人会为儿童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而不让他们去做,成人对做同一件事能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凭着自己的敏捷快速地去帮孩子洗手,穿衣,抱着孩子或用小推车推着孩子走动,替孩子整理房间而不让孩子插手,因为孩子速度太慢,大人太心急。

儿童必须在学校里承受社会强加给他们的痛苦,在学校学习和写字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端正地坐着,导致了脊椎的变形与狭窄,使儿童容易发生结核病,长时间没能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阅读导致他近视,还长时间被限制在狭窄拥挤的地方,使他们体质普遍衰弱,儿童的痛苦不仅是身体,还有精神,强制的学习导致了恐惧,厌倦,和神经衰弱,他们变得毫无信心,

通常,家庭丝毫不会考虑这一切,父母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看到子女能通过考试,学得尽量快,,,,,父母不大关心子女是否真正学得会学习或拥有知识,他们只关心孩子是否考试得高分,只关心孩子的文凭毕业证书。

老师出于责任感,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权威感,企图借此来唤醒儿童的学习兴趣,他们用威胁的手段强制儿童服从,或在儿童的同伴面前指责他们缺乏能力或意志薄弱,使他们感到羞辱,这样儿童不但受到了家庭的压迫,还在学校受到惩罚,使他们的生命力变得十分脆弱。(怪不得每年这么多在校学生自杀身亡)

成人对这个警告却置若罔闻,仍迷恋于把儿童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作为儿童完美的榜样,他们惊人的盲目看起来是多么的无可救药,这种普遍性的盲目自从人类诞生就已经开始。

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几乎一直是这样做,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手段惩罚儿童,在私立的学校里通常有固定的惩罚模式,这些惩罚肯能包括:在儿童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羞辱的牌子,或者强制儿童面对墙角站立数个小时,或跪在地板上,或在众人面前接受羞辱,现在的教育把这种野蛮的行为作了巧妙的改进,学校和家庭开始联合起来惩办儿童,在学校中已经收到惩罚的儿童,回家后还必须把他所犯的作物告诉父亲,这样父亲就会再次责备和惩罚他,然后,父亲会写张便条表明他已经知道孩子所犯的错误,并让孩子把便条带到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发现他不可能保护自己,他能向哪一个法庭求助?他甚至还没有被宣判有罪的 人的申诉权,他在收到责备后,也无法找到诉苦之处,教室和家庭相信,只有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儿童进行惩罚才会有效,他们被训斥,侮辱,打巴掌,挨饿,关进暗室,甚至被威胁对他们进行更严厉的惩罚。

体罚由于在成人看来是一种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和社交的耻辱,所以成人之间禁止体罚,但是,难道还有什么东西像侮辱,打骂儿童一样卑劣的吗,这方面,成人的良心完全麻木了。

父母把儿童扔给社会习俗就不管了,仿佛这样做事不可避免的,社会上没有保护儿童的呼声,如果有,那应该是爱的呼声,爱的力量和父母的职责。正如艾默生所认识到的,儿童就像弥赛亚一样,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就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五)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向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仅正因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到达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主角的统一。成人无法明白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因此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潜质只能理解,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试想这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发奋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好处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应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留意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留意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发奋、不断前进的动力!


再来一篇
上一篇:读在人间有感 下一篇:初中的爱的教肓读后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