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作文读后感内容页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2022-11-24 09:10:40读后感360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做“造反者”。当时,我一看见这三个字,心中诈一愣,造反者?难道是混在红军中的“奸臣”?翻开书一看,原来是我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大人呀!的确,这造反者的称号还真是实至名归呢!在斯诺的笔下,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更确切的说是他的另一面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

周恩来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父母皆是两位深爱阅读的人,从而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但在1919年的学生运动中,周恩来做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如此年轻的他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尽管他是那样的年轻,却又是如此的好强,他简直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了进去啊!

因为他未受过正规的军训练,在工人阶级的很少干活,所以他到上海的时候唯一的武装是他革命的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之后他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等装备对付作为敌人后缓的大城市的全部财力。而他的这一切努力都仅仅是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诺,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民铁的意志来代替。

更令我吃惊的是斯诺竟称他为“狂热”分子。他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苦的能力,无私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敢不挠精神。

在斯诺与周恩来漫步在乡间的时候,他显得轻松愉快,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的时候,他好似返朴归真了,给人的不是一往常态的领导风范,他仿佛在逐渐拉拢他与乡下人们的距离。而那一刻在斯诺看来,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不过仔细一品味他的动作,也真是如此。

也许正是这份轻松的精神才是他能够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困难局势的吧!

这样的周恩来似乎又使我的心中对他燃起了几分敬畏。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它一定红色。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时,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一本书写中国奋斗史的书,怎么会是外国人写的?

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的红军精神。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朝气满满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中国。

谈到《红星照耀中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没有路的“路”。而中国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的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游漫记》,是因为方便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中国便于发行,才译成西游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人的身份写下此书。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

表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红军精神。告诉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书中,他还对国民党进行狠狠的批判,批判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扬: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对自己的外表处事冲不在意,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兢兢业业、不知疲倦,是一个卓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徐特立、左权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重燃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钢铁般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毒瘤。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印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之心。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没有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是啊!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许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经历苦难,但苦难真得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习以摧毁人的意志信念吗?我看未必。

苦难虽然很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读,苦难会成就一个人。

著名的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少年时便经历过苦难。“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增援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这里《西行漫记》中对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怀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时童年也铸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简朴,接地气的性格,坚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说,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彭德怀司令。

苦难的童年是许多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因此,才有了著名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难是否也伴随他们呢?

正是乌台诗宾以及仕途上的苦难使苏轼挥笔一就,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愿,正是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才使他铸就了“史享之绝唱,天韵之离骚”之史记;正是杜甫经历妻离子散之苦,才挥笔一就,写出了“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的兵荒马乱之景。

苦难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自立、能力,磨拣一个人的体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但,经历苦难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彭德怀有一度时间被捕,但他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宁死不屈,并未吐露一句秘密。在被释放后,成为司令。倘若彭德怀贪生怕死,招供了,那个战于不胜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因此,在经历苦难时,只有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打败苦难,锻炼自我而不是被苦难打败,难有这样,才能利用苦难,最终成就精彩人生。

篇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大渡河、铁索桥,过草地等传奇,构成现代中国荡气回肠的集体记忆,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书写。创下这些奇迹的不仅只有苏维埃的代表性人物,更是有那些脸上充满稚气,朝气蓬勃的“红小鬼”们。

“红小鬼”们几乎都是十四岁左右,都是热爱红军,反对国民党等剥削者的少年先锋队员。热爱红军,在今在似乎只是成了人们口中一句口号,一句简单的语言罢,有谁会真正地奉献于党呢?想毕,说出来也没人相信。而那群“红小鬼”却不同,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信赖红军,就好比斯诺所采访的第一位小鬼—“不用问他是浊是喜欢红军,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英里的。”

他们对红军忠贞不贰,坚定如一的精神令人叹眼!

在这样小鬼中,我个人最惊叹一位叫邦的小红军。由于他父母缺少考虑,于是他便有了一个十分可笑的名字,别人总是叫他“鸡巴”,而这给他带来无尽的耻辱。但他却是以最整洁礼貌的形象代人——他不知从哪弄到一条军官吏带,穿一套整洁合身的小军服,帽檐什么时候发软了,总是衬上新的硬板纸。毛泽东在他旁边也显得像一个江湖流浪汉。在他与斯诺谈话时,细心的写下他的名字,并谢了他,庄重的鞠了一躬,又向他行了那个敬礼。这一系列行为,似乎让人很不解,也让人很可笑,但他却是个有尊严,值得敬重的小红军。他不曾在任何取笑他的人面前低头,不曾埋怨父母为何取了这样的名字。

每个红军小鬼也如同一般,透明直率,不曾丢失尊严。

从书中走出,不禁惊叹,在那时,倘若换作娇身贯养的我们,苏维埃怕是沦陷了吧。那些活泼天地真的红小鬼们,或许在那十几年不断抗日中早已身益异处,不知葬在何处,或许攻上都已荒草萋萋了罢。但,当厚重的民族使命和家国情怀压在他们双肩,他们不曾喊停,喊苦,只是默默流着汗与血。我仿佛在不远处,飘扬在红旗之,闪烁着稚嫩却不失坚定的目光,那便是民族,国家兴旺之光。

再来一篇
上一篇:《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600字 下一篇:《红岩》读后感5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