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最揪心的时刻,也许就是他们抱着孩子在田间奔命地逃跑,孩子却用力挣扎着,叫着另一个人妈的时候《村小的孩子》电影观后感作文。
那一刻,感觉位置发生了调换,他们成了拐卖者。
我有些恨那个山沟沟里的女人。我甚至有些埋怨那个孩子,昔日作为精神支柱的歌谣,如今成为一碰就碎的石头。怎么就会忘了呢?
年龄太小,环境变换,是的,有太多理由。可我不想用理性去分析。太残忍。
小孩子是无辜的,是被害者。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因为年幼无知,不谙世事,做起事情反而更加坚决,成人有犹豫有迟疑,小孩子心中只认自己那一个理儿,晓之以理他不懂,动之以情他无视,真真是狠角色。
他问她,你说孩子当时得是多久才叫那个人妈呢?
她对他说,你别逼孩子,万一他跑了呢?
他和她都接受了自己“拐卖者”的身份。
无奈的,撕心离肺的,强颜欢笑的,佯装明天会更好的,仿佛明天就是“明天”了。
可我们仍要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强颜欢笑真的比沉浸在悲伤里更幸福吗?我不觉得。
我最最感动的时刻,是他出门时突然怔住,回去抱着孩子的时候。
没有什么煽情,如此真实,甚至有些搞笑,但这些细节却让人为之着迷。
而那一天,他终于牵她的手了,她要泪崩了,却强忍着,那一刻,欢喜与悲伤都化作勇气了吧。最能改变女人的,无疑就是孩子了。
我最最心碎的时刻,是农村女人在街头问“你说我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我TM只知道,编剧,你太坏了,真的太坏了。
你知道吗,你的一句话就让价值观在一瞬间颠倒了,如此简单粗暴。
我是怎样从坚定站在孩子父母的立场突然自我怀疑的?也许就是这句话吧。
无心做坏事,好心做坏事,这都是很难用法律或道德评判的。
而当一个人的爱与另一个人的爱——两种“善”发生冲突时,事情就会变得越发说不清楚,没有赢家,赢家也是输家。
每一个人都受伤,也会有纯粹无辜的受害者,比如留在福利院的小女孩儿。
农村女人要带走女孩,因为她想念女儿,那也就是她的女儿,当然或许也因为她无法再有自己的小孩儿了。
孩子的生母要领养女孩,其实是为了留住男孩的心。
福利院不让女人带走女孩,是因为世人的目光——媒体怎么看,人民怎么看,上级怎么看?唯独不问当事人怎么看。仔细想想,其实这些疑问后面其实都省略了一个字——“我”。
那些善良的、正义的,何尝不是自私的?
为什么我们的“善良”,最后却成为悲剧了呢?
因为我们的很多“善良”,说到底是为了我们自己。
为什么非要去“善良”呢?因为无奈,我们无法掌控的一切。
我们都是浮萍,不比剧中人高贵或低贱。
所以,电影那些真正触动我让我流泪的地方,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不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悲剧,而是善与善的悲剧,它是没有答案的,却绝非廉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