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想我自己的小时候,想念小时候(没有空调和封闭阳台)时候的那种夏天《龙猫》电影作文观后感700。闷热的天,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雨。雨停了以后的那种泥土的清香,还有青蛙的叫声。妈妈拖地板,地板潮潮的,一股水泥的味道。那个在我初中时候被我们抛弃的小屋子啊,承载着我的童年的记忆。
回头说电影。我之所以被感动,就是因为那种难以言表的纯真的感情。在《龙猫》里面,那个大大胖乎乎的龙猫和那个猫bus,一般的大人都是看不到的——只有那两个孩子才看得到。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文化(人文也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没有妖魔,没有精灵,更加没有什么“冥冥之中的东西”。知识越多,灵魂就会越受到羁绊,我们只是说“不可能”,但是,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可能——当然,我不是“不可知论”者,也不想做什么“诡辩”,我只是想要自己的想象力能够自由。可是,这已经有点不太可能了,因为,我已经长得太大了。
《龙猫》里面,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环境的关系,都是非常和谐的,这让人觉得非常温馨。比起《再见萤火虫》的辛酸和《幽灵公主》的失望,《红猪》的“躲避战争”,《龙猫》是最温情的了。
在人的关系里面,父母爱惜孩子,孩子依恋父母。其中的那个父亲真的是一个好的父亲,他从来没有告诉孩子 “对”或者“不对”,也没有大声斥责孩子睡觉,而是和孩子们一起玩闹,告诉她们“只要大笑,一切吓人的东西就会跑”;而那个妈妈,也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她笑着说“鬼屋,妈妈倒是很期待呢”,没有遏制孩子们的想象,也没有编造可怕的故事吓唬孩子“听话”。反过来,孩子对父母也非常关心。两姐妹给爸爸送雨伞,妹妹更是要把一个玉米送到妈妈手中。。。这种深情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还能够存在吗?
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温情。先说姐妹俩。姐姐为妹妹梳辫子,照顾妹妹,甚至为了妹妹向老师求情,让妹妹也在课堂上。妹妹累了,她就把她背在肩上(这种感情,似乎在我妈妈和舅舅的一代还是有的)。妹妹不听话,为了妈妈的事情吵闹,姐姐的心情此刻也是非常复杂的,姐姐年龄大,肯定比妹妹想得更加深,她和妹妹发火,但是,当妹妹不见了,她漫山遍野跑着去找。。。
再说那个“嘴硬”的小男孩。他对姐姐小月是很有好感的,但是,他就是害羞,不想接近,却又偷偷窥视——这真的是小男孩的真实做法,稚气可爱。他要借给小月雨伞,却又不肯说,龇牙咧嘴地丢下伞,自己冒雨跑回家,嘴角还咧到腮帮子。这种情感,比现在的带着手机的、过情人节的小孩们。。。唉
这里我觉得老师也非常好,对学生都是理解态度,虽然,她也拿书本去砸那个男孩子的头,但是绝对不是体罚。她绝对没有怒目瞪着自己的学生。其余的那些大人们,也充分地尊重孩子们的感情,从来没有说“小孩子不听话”之类的说法。里面的所有人物都彬彬有礼——我注意到爸爸走进病房的时候,还和病房中的其他病人点头致意,而孩子们出门、回家、吃饭、离席都会打招呼。这一点,在国内,真的很少了。
再说人和自然。《龙猫》真的体现了一种自然而原始的生活方式。婆婆收了黄瓜以后,说“日照充分,对身体好。”这是多么前卫的一种生活方式,清新自然。这使我想到了日本的购物网站“芬理希梦”和“倍美丛”,人推崇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慢生活,却健康。如果为了利益,说什么时间就是金钱,却不停下来思考一下,哀哉。如今,吃什么都是“催熟”的,想一想真的很可悲。
还是回头说想象。片中的想象真的是天马行空。龙猫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一个庞然怪物,确是如此憨厚可爱,小孩子当然不会害怕了——尤其是龙猫的胡须和白色的齐刷刷的门牙,实在可爱。我非常佩服宫崎骏以及他的工作室的艺术家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想象能力,绝对不是为了赚钱编造出的,而是灵感的凸现。这些绝不是受到羁绊的灵魂能够生编乱造出来的,我觉得。
宫崎骏的动画片,很多都是久石让作曲的。《龙猫》的OST也是我最喜欢的之一。音乐实在温馨,而且带有丝丝怀旧感。以前本科的时候,听久石让的音乐在暖气很足、阳光很足的自习室里打盹,真的好暖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