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初中初三内容页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1000字

2022-11-26 08:58:03初三463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一)

豫西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沦陷区建立的十九块较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四年侵华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河南省中西部几乎全部沦陷,为继续抗战,拯救豫西人民与火水深火热之中,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7月,中共中央派遣皮定钧徐子荣等率部挺进豫西,积极打击日军,从而掀开河南抗战新篇章。

皮徐支队经过艰难险阻,突破日伪军顽军的封锁,到达豫西。

一是通过“砍尾巴行动”和琉璃庙沟村等战役,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顿时威震豫西,让老百姓知道八路军是真心抗日的部队,扩大部队影响力。

二是积极发动群众抗日,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壮大人民武装。

皮徐支队进入豫西后贯彻中共中央政策和指示精神。注重政治宣传。与豫西人民约法五章:扫除敌伪、收复国土、团结抗日友军、打击汉奸特务、废除一切苛政、减轻民赋、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政权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豫西地区的影响。

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军。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采取“联合进步势力,中立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的方针。团结一大批抗日志士,如:原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裴子明,通过皮定钧徐子荣等同志的努力争取。裴子明把原国民党留下的弹药库全部捐献给八路军,光子弹约40万发,为补充八路军弹药起到极大作用。后来裴子明被任命为偃师县独立团团长,为抗击日军做出贡献。

四是在根据地推行一系列符合民意的政策,得到当地民众的衷心拥护,巩固和壮大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如:1945年6月中共河南区党委发布了《减租条例草案》和《河南灾期卖地倒还条例》等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民众生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通过对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

一是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我们要把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有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抗战精神。

二是学习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崇高追求,矢志不渝的精神。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追求,没有理想信念追求,就好比船在大海里失去灯塔,迷失方向。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学习革命先辈为国献身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每个人应有的品质,祖国是我们的大家庭,只

有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涸。没有强大的祖国我们活着就没有尊严,处处被动挨打,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腾飞发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习革命先辈的民族解放精神。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时,我们思想上受到强烈震撼,心灵上受到深刻洗礼,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民族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二)

我今天为大家讲的是革命先烈:吉鸿昌将军的故事!

话说1931年,国民党向中央苏区发动反革命“围剿”,蒋介石令吉鸿昌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对吉鸿昌采取恩威并施的伎俩,给他送来了河南省主席委任状。吉鸿昌不愿执行“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政策,拒绝了高官厚禄,撕毁了委任状。为此,他被蒋介石撤销职务,流放国外。

在国外,吉鸿昌每到一处都向侨胞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侨胞们十分振奋。在一个集会上,一位青年侨胞高喊:“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我们一定做你的后盾!”吉鸿昌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也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中国人绝不能做外国人的牛马!”他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数千名侨胞群起响应,整个会场沸腾起来。当场就有十多个青年侨胞要求跟着吉鸿昌回国抗日。

淞沪抗战爆发后,吉鸿昌秘密回国。1933年,吉鸿昌筹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攻克了塞外重镇多伦,击毙日伪千余人,声威大震。9月,部队进入平北山区,陷入国民党军重围。吉鸿昌为了保存抗日火种,接受了国民党当局的调停条件,含泪离开了部队。抗日同盟军在日蒋夹击下失败了。

1933年10月,吉鸿昌秘密回到天津,他在法租界的家很快成为中共的秘密活动联络站。1934年5月,吉鸿昌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南京当局密令刺杀吉鸿昌等人。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国民大饭店38号房间新的秘密联络点,与李宗仁的代表刘少南见面会谈,为了防备万一,吉鸿昌临时又改在45号房间与代表会谈。特务们便找来一个小皮球在楼道里佯装玩拍球游戏,当饭店茶役走进45号房送水时,特务便假作把球拍了进去,然后借口找球进屋侦察情况,查看各人所在位置。侦察结果是吉鸿昌穿一身白裤褂,离暖气较近。偏也凑巧,就在特务外出汇报之时,屋里面打牌正好四圈结束,重新搬庄换门,吉鸿昌坐到对面去了。因为离暖气管子远,他就又穿上棉袍。而原来坐在对面的刘少南,就移到吉鸿昌先前坐的位置上。因为离暖气管子近,他也就脱了棉衣,恰巧也穿的是一身白裤褂。特务王文闯进来,朝刚才报告位置穿白小褂的刘少南打了一枪,刘少南当场身亡。吉鸿昌大喊一声,立刻站起来揪特务,特务扭头就跑。由于子弹射的距离很近,力量很大,弹片碰到洋灰地又弹了回来,正好擦伤了吉鸿昌的肩膀。此时,国民大饭店已乱成一团。法国租界工部局派巡捕将国民大饭店团团围住,一上楼就急急地问茶房:“吉鸿昌在哪里?”吉鸿昌从隔壁房间里推开门,挺胸而出说:“不用查了,我在这儿!”巡捕一拥而上,吉鸿昌大喊一声:“别动手,我自己走!”最终巡捕房以杀人嫌疑为由,将吉鸿昌逮捕,不久以“通缉在案”为由,将其引渡到国民党天津市警察局,以后又秘密转到北平军分会,关押在北平陆军监狱。

1934年11月22日晚,北平军分会对吉鸿昌进行“军法会审”。11月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下令对吉鸿昌“就地枪决”。最后时刻,吉鸿昌披上斗篷,就像平时出门遛弯儿一样走了出来,从容走向刑场。走着走着,他忽然停了下来,捡起一根树枝,在刑场的土地上挥手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诗,写罢,他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特务们问。

“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吉鸿昌说。

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下,对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行刑的特务被他的凛然正气吓得发起抖来。“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在我的身上!”持枪的凶手都愣住了,只好走到前面去,和他脸对脸地举起了枪。

枪声响了,吉鸿昌仰靠在椅子上,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时年3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亦成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三)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大禹治水后,在天下设九州,九州中心为豫州,故河南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在个人的印象中,河南予以我的头脑印记,除了中华名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外,还有抗日战争中的河南人民遭受的苦难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犹记儿时,我总爱缠着爷爷奶奶给我讲那些革命先烈的伟大故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勇于堵枪眼的黄继光······但最让我自豪的还是家乡的那些勇于和日寇斗争的民族英雄们,他们的伟大事迹至今我仍无法忘却。

彭雪枫,一位出身于贫苦家庭的抗日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毫不犹豫地投身抗日拯救处于水生火热的百姓们。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牺牲,时年37岁。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吉鸿昌(1895-1934),河南省扶沟县人。著名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任第2军军长。随后率部东征立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逐出察境。1933年10月,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的围剿下失败,吉鸿昌潜回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遭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后被捕,11月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我崇拜这些革命先烈们,心中存在着对抗日战将的衷心热爱与不朽的缅怀。其中最最敬佩的是河南人民的好儿子——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创立者、领导者杨靖宇将军。

据资料,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年初,杨靖宇被日军包围,不幸牺牲,年仅35岁,面对杨靖宇的尸体。敌人惊呆了;原来在冰天雪地里与他们战斗了几年的杨靖宇,胃里除了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竟然一粒粮食都没有。

重温这些革命先烈的种种伟大事迹我感动不已,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我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去学习和生活。我要向心中的河南籍抗日英雄致敬!我们要学习他们英勇抗敌的精神,扬我国威民族之魂,我们必须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壮我中华!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四)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英勇先烈董存瑞的故事。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不断在增加,特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没等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

在战友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战友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身边的战友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但是一会儿又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

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身边后的战友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

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五)

红军长征,那是一段品质和鲜血的考验。

——题记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那些感人又坚定的,一个个红军英雄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让我流连忘返,下面,我就为大家讲几个我所知道的感人的红军故事吧。

1945年秋天,红军队伍里有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指挥员就让班长负责来照顾他们。深秋,一条大鱼不经意跳出了水面,班长眼疾手快,急忙拿出一根针,迅速的插入了那条大鱼的体内。

傍晚烟雾中,隐隐约约能看到那几个小同志和班长一起说话的笑脸,三个小同志吃的可香嘞,不时还舔舔嘴唇,一边吃一边笑,可开心了,可班长却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也不吃。

小同志发现,每次他们吃东西时,班长从来不吃,而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们。那天半夜,周围小同志小心翼翼地躲了起来,这才发现班长竟然吃着他们吃剩下的东西,小同志彻底明白了,他鼻子一酸,闪闪的泪光在眼角缓缓地流下来。

马上就要走出那片不毛之地了,可就在这紧要关头,班长倒下了,三个小同志哭着喊着,可是无论如何,班长也没有再睁开那双纯洁的双眼。

下面再为大家讲一个红军的故事。那是一年的深秋,有一次陈赓同志和一位小同志都落队了,陈赓正骑着马,瞄了小同志一眼说:“天冷,上来吧!”小同志耸耸肩,无所谓的说道:“不用了,又不是比马赛”说着,还一边摆出奔跑的姿势,陈赓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拿着一袋干粮说:“拿着!不然饿......”小同志一边拍拍口袋,还一边自信的说:“我这儿有很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小同志说服了,骑着马向前奔去,脑子还时不时闪过,那些没有食物吃可怜巴巴的同志们,时不时还会看到那些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不好!我被骗了。陈庚说着一边急转,骑着马飞快的奔去刚才那个地方。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小同志已经成了冰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成功,陈赓愧疚的哭着,不经意摸到了那个口袋,把东西拿出来,原来是一块已经臭得发霉了的牛肉干,陈赓抱着那位小红军的尸体,狠狠的扇自己一巴掌,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同志呢!

这两个故事都充分的表达出了,红军那种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自己的国家,用心血在长征路上点燃每一个角落。不畏困难和风雨艰辛,在黑暗里也能散发出温暖的光。

正是因为他们的勇于牺牲,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更应该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精神,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红军的精神值得歌颂和赞扬,更值得发扬光大,请让我为这些勇于牺牲,知难而进的红军们竖起大拇指吧!

革命先烈士的故事(六)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伟大民族精神。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大概是民族精神最好的解释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一代代革命英雄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新中国,今天我们来听听革命英雄王朴的故事: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无数革命英雄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身之责有舍身就义的王小二有舍身就义的王二小,有被特务抓起来,压老虎凳,灌辣椒水,指尖

钉竹签子死不屈服,对敌人的仇恨,对战友的爱护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江姐,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面对敌人铡刀不屈服的刘胡兰、火烧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曾经激励几代人的成长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烈火中永生等革命英雄。

他们的革命故事伴随我们走过了美好童年时光。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干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不断发展。而这些先烈的故事他们的动人事迹要我们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听革命先烈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再来一篇
上一篇:我通过了那场考试作文400字初三 下一篇:停电作文10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