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以变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张艺灿
小时候,我养了几只蚕。
于是每天下楼摘桑叶,总是免不了要碰上几个同院的老太太,她们有时竟比我妈还爱唠叨。满分/“娃娃哟,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哎呦,这学习可不容易,娃娃一天辛苦唉,将来可要考个好大学。”我每次总要对她们带着方言的劝诫式教育应付半天。
母亲没有那么赞同我养蚕,怕耽误了学习,于是开学以后不再让我放学下楼摘桑叶。
“你好好学习就行了,我先帮你养着。”“一年之后你就毕业了,初中还不知道能考哪儿,现在还有心思搞别的事情?”我不愿放弃每天下楼的时间,但她给了我这样的答复。
月考过后,母亲去开家长会,我偷得半日闲,便趴在阳台上看盒子里的蚕。那天阳光很好,记忆里深刻的景象也许是因为之后没有那么注意窗外。蚕儿用足力气爬上了我的手指,软乎乎的,我心里有种难言的触动。它在我的指尖晃动着自己柔软的身肢,如一团有重量的棉花。我轻轻的将它们又放回了新鲜的桑叶上。
母亲回来了,我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她在我桌子上放了一叠沉甸甸的东西,是套卷。我用眼神表示拒绝,诉说着不满,甚至委屈。母亲有些心疼,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她抱有期望;我有些难受,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她的期望,我必须承担那沉甸甸的重量。
我开始做题,生活充实,时间飞快,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忘了蚕。
有一天,母亲让我看那个盒子,我才想起它们。上次还是虫,这次再见时,已成蚕茧了,不动,就静静躺在盒里。可惜了,我错过了织茧。
我上了个好学校,回家径直去了阳台,用手去碰,惊觉它在动,一点一点试探着从茧里出来,奋力向外,翅膀紧贴在身上,待出来晒了太阳,不久后就舒张开来,终于化蛹成蛾。
来年春天,它们的下一代出世,我又去摘桑叶了,碰上晚上散步的老太太。“哟!长这么高了。”“多久没见了,长这么快,考的不错啊。”“***妈每天下来都和我们说呢。”我有点喜欢和老太太们聊天了,有时停下来。
蚕出生自卵,长大,结茧成蛹,破茧而出变成蛾,在阳光下舒展翅膀。
有时我在窗边,看向窗外时,总有一只小小的蛾,阳光透过翅膀落下,是五彩的。
篇二:以变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刘嘉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读之,仿佛嗅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麦芽发节的声音,触摸到自然原始的脉搏。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从童年牙牙学语时的初次背诵,到逐渐理解其字里行间的意蕴。随着年龄增长,我的体会在年复一年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它深处的内涵。
我曾以为,“立春”节气只是揭开了南国杏花、春雨江南的序幕,并不能结束北方寒冬的肆虐。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就会看到晶莹剔透的薄薄冰层下有清泉潺潺,河堤上的柳枝渐渐柔嫩,若隐若现地带了些细小嫩芽。春风一至,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却又仿佛只在暗处潜滋暗长。
其实生命的活力,此时悄然绽放,我总是习惯在某一时刻望向窗外的一棵树,或一株小草,试图从中发现春天来临的迹象。可每一次有意寻找都无果而归,但他们总会在你不经意时,给予你惊喜。
以前在我的老家,人们有“打春牛”的习俗,伴随着那一记清脆的鞭响,无垠的田野上开始繁忙起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原野一洗往日的凄清,唤了身热闹的衣裳,人们带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美好愿景,在一年之际的春天,翻开了新的篇章。
如果说,蓬勃的生机,随着春意的加深弥漫开来,那么六月之初,伴随着芒种的到来,收获的气息散满整个田野。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北方的冬小麦迎来了收获,摇身一变,走进了千家万户,站在田垄上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麦浪随风泛起阵阵涟漪。
“立了秋,把扇丢”,这是从小就常听爷爷奶奶说的一句话。自立秋起,酷热的暑气渐渐消退,昼夜温差变大,傍晚那丝凉意提醒着人们秋的来临。
自古逢秋悲寂寥。其实初秋景色之绚丽,丝毫不亚于烟花三月。白露过后,秋风将至时,道两旁的树木最好看:有的已染上了浓郁的金黄,有的尚存一点墨绿,大片的爬山虎更是迫不及待地换了红装,铺满了院墙——行人笑称:有了这爬山虎,倒是省了再去香山看红叶了。
霜降过后晚秋来临,便颇有几分萧瑟之意了。飒飒的秋风不禁使人想到了古人墨客的感慨,也勾起了自己的回忆,此刻仰望皎洁的月亮,就会发现今日不同往昔,更是生出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友人的牵挂。这样看来,节气的轮回,也牵动着人们的情思,包涵着无限怅然。
冬至过后,大寒小寒接连而至,北方便进入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严冬季节。农历新年也进入倒计时,扫房土、买年货、贴窗花,一派喜气将隆冬点缀得热闹非凡。
记得那年春节和爸爸妈妈回家乡过年,大年初三的夜里,屋内饭菜热腾腾的蒸气模糊了视线,只隐约看到屋檐上的大红灯笼映衬着茫茫白雪,有遥远的爆竹声从窗外传来,我不禁想到那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莫说冬天荒芜寂静,其实这片寂静中早已孕育了来年的无限生机。旧的轮回结束,新的一年的变迭更替又将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一副有声画,画出华夏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充满变化的自然风光,二十四节气又是一首无字诗,书写着自然规律的变更和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
变的,是年复一年的景致与生机;不变的,是五千年绵延至今的农耕文明缩影和祖先的谆谆教诲。这一切的一切,如一座灯塔,矗立在中华文化之中,俯视着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忽视它的重要与价值,只因我们没有体会它蕴藏其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