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高中高三内容页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2020-06-24 21:20:01高三346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导语】高考地理知识点比较多,高考的时候运用一些做题技巧可以提高准确率。免费整理了以下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及解题技巧,供参考。

  认真审读题意

  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要善于挖掘题干信息

  “对比往年地理、历史和政治的高考分数统计,可以发现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地理题的难度在降低,而三科的难度在趋向平衡。”在分析了2009年至今的高考三科平均分统计表后,梁老师对此总结:“一般来说,你的地理考试达到了76分,就达到了第一批次本科录取的要求。69分左右,达到第二批次。64分左右,则是第三批次。”这使得同学们对自己地理考试的分数红线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

  梁老师解释说:“地理考试中,分析题干信息很重要。例如图表题,每个点都是紧靠图中的信息,这就需要同学们去从图表和题干中挖掘信息,注重审题。有的题目甚至不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就能解答,但这就要同学们有的放矢,不能一股脑地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都答上去,答得多却没有分。”

  要使知识之间建立桥梁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梁老师现场讲解了入藏铁路建设方案的例子,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和建设成本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地分析出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较滇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的优势,但不利因素却很难被同学们分析出来。此时,梁老师给出了一幅我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图,不同的建设方案所连接地区的人口密度状况就清晰地显现在同学们眼前,青藏铁路在经济效益上的劣势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学会逆向设问筛选答案

  在地理考试中,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题型比较常见,而这其中却有着规律可循。梁老师以一道2011年要求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特点的题目为例,总结出了这样的答题模式,首先从整体着手,概括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然后从局部切入,突出特点鲜明的局部状况,最后找出事物存在的极值,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比较而言,论证和研讨问题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梁老师同样给出了解决之道。“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题目,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设问,逆向回答。看题目问什么,比如提问该地区为何气温较高,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纬度、天气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风向等,然后再‘因地制宜’给出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