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一)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写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被里面各式各样的昆虫迷住了。他们有的凶残,有的温柔;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到放大镜、潮湿、星辰、昆虫气味的存在。四月刚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蟋蟀在田野里歌唱,那动听的歌声使任何人都陶醉,连法布尔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荣誉给蟋蟀。
蟋蟀为什么能弹出那么动听的歌声呢?别以为蟋蟀的“乐器”有多复杂,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翅膀对面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震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生器就能将音乐传到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法布尔曾经想把蟋蟀的左翅膀盖到右翅膀上,让蟋蟀变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尔发现这昆虫竟有着坚强的意志,实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们陪伴着我,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从来不诉苦、不悲观,他们对于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简单的四弦琴都非常满意。
蟋蟀是一个哲学家,它们似乎懂得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并且都能开盲目地疯狂的追求快乐的人扰乱。它们是土地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一粒生命,它们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天空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让我无比的热爱它们。
《昆虫记》是一部记载着各种昆虫习性的书,是一片雄伟的巨作,真让我爱不释手啊!!!
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二)
在昆虫的世界中,我认为与我们人类的世界大同小异,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但昆虫是生存,而我们人类是生活生活与生存有什么区别呢?生存是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活着,保证自己的生命,而生活是指在在生存的基础上去享受,是生存之上的更高一个层次,但昆虫的情感比起我们人类可是毫不逊色,尤其是亲情,昆虫母亲见到自己的孩子被抓住或吃掉,会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抢回孩子或是报仇,纵使粉身碎骨。我们人类会因亲人被劫持而情绪失控,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出自己的孩子。人是如此,动物亦是如此,我认为任何一个生命都会有这种情感,这难道不是令人震撼的吗?
再来说昆虫界的择偶与交配,昆虫界的择偶与交配从我们的宏观角度来看不免有些草率,过程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就结束了,而要是我们人类,可能需要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长而螳螂的‘婚后生活’是相当残忍的,那些雌螳螂会吃掉自己的配偶,而一只雌螳螂在一周内最多吃掉了8只自己的配偶,平均每天一只,还有一天吃掉了两只,这是相当残忍的,而雌螳螂在分娩后就开始寻找新的配偶,然后重复这个过程,谁能知道一只雌螳螂在一个交配季能吃掉多少只雄螳螂,这同样使我震撼,但不是像亲情的那种震撼,而是对他们杀戮的震撼。
我们与昆虫之间的相处并不是和谐的,如果我们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小虫子那它的下场是什么呢?如今,我们与大自然的相处并不算和谐,那一年后会怎样呢?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又会怎样呢......
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三)
小时候我很讨厌昆虫,因为总觉得它们的样子很可怕。尤其是蜘蛛和甲虫。但读了《昆虫记》,我已不再对昆虫们那么反感了,反而觉得它们变得有趣了。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中,有很多昆虫的名字,其绝大多数都是我连听都没听过的,尤其是蜂类,我以前也就只知道采蜜的蜜蜂,但没听说过什么采棉蜂、采脂蜂……
竹蜂和采脂蜂的住处颇为有趣,它们住在遗弃的蜗牛壳里。采脂蜂往往选蜗牛壳中大小适宜的一节做它的巢,它们常常用细砂嵌在树胶上做成有图案的膜。在用树脂和沙粒做成的盖子下,还有第二道防线,用沙子、细枝等做的壁垒。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就有两间房间,一间大的给雄峰住,一间小的给雌蜂住,因为采脂蜂的雄峰比雌蜂更健壮。
采脂蜂筑巢的时会因一个小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剧。如果采脂蜂在一个蜗牛壳中筑巢,但它却不知道蜗牛壳已经有主人了,等巢里的蜂长大了,它们咬破了胶膜,冲破了防线,想解放自己时就会发现它们的通路被一个陌生的家伙堵住了,那是这壳原本的主人产下的还在孕育的幼竹蜂。就这样,可怜的幼采脂蜂就被母亲的一个小疏忽结束了生命。
这一个小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小小的错误是不可忽视的,它可能会酿成一个让自己终生后悔的结果。
昆虫记在科学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所以被称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让我了解昆虫,带我走近生命,它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向往。
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四)
我读了昆虫记之后,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田野里的蟋蟀,这篇作文写出了蟋蟀的生活习性、繁殖、天敌、巢穴……
首先,我来说一下蟋蟀的生活,蟋蟀会唱歌,他有一副专门唱歌的“发音器”,这个机器可以调节声音的大小,可以由来迷惑敌人。平常捉蟋蟀的时候要仔细听,不然蟋蟀的声音会把你弄得分不清东西南北。蟋蟀的大腿很有力,一条可以调的又高又远,这个“小鬼”很聪明,他有非常强大的参差不齐的牙齿,当你把他抓起来的时候,他会在你的手上狠狠的咬一口,有一回的时候我被一只大蟋蟀咬了一口,由于咬得太厉害了,我的手被咬破了,都出血了。
他的巢穴,蟋蟀的巢穴大部分都在草多的地方,非常隐蔽一般人找不到。他的巢穴在上流,不会被雨水冲进去,并且非常弯曲,用小刀挖的话要挖两个小时才有可能把整个巢穴挖开,蟋蟀巢穴的最深处大约有九寸深。当我们听到蟋蟀的叫声很有可能是从巢穴里传出来的。当我们扒开草丛的时候会发现草丛里面只有只有小洞并没有蟋蟀这就是蟋蟀的诀窍,他在洞的旁边!嘿嘿!
他的繁殖,蟋蟀产卵,一产就是好几百个,我们会想到过上几年,蟋蟀这个品种会大量增多吧,NO,蟋蟀的卵会被许多种虫子和蚂蚁吃掉。尤其是蚂蚁这种可恶的小家伙他们会把蟋蟀的卵吃的一粒不剩,蚂蚁们很勤快,人人都歌颂它,科学家们甚至把它们捧上了天。实际上,“好人无人知晓,坏人声名远扬。”
这就是田野上的蟋蟀,我爱昆虫记,他使我进入了昆虫的村落。
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五)
暑假期间,我津津有味地阅读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书中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领会到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也了解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一些趣事。
??《昆虫记》重点讲的是各种蜘蛛。比如:黑肚皮的塔兰图拉毒蛛,虎纹园蛛,狼蛛,蟹蛛,园蛛等,尤其是园蛛,法布尔精细的写出了园蛛结网,园蛛的网很有粘性,园蛛的配偶和园蛛捕猎的方法。看了这些故事后,让我在昆虫的知识上迈进了一大步。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他为探索真理而投入毕生心血,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和美妙,也感受到了昆虫与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同时我佩服法布尔对事物的如此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他的超凡的文学水平及表达能力。我想,如果他只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没有超好的文学水平和表达能力,写出来的《昆虫记》就没有这么多青少年喜欢去阅读。反之,如果他没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只有超好的文学水平,也就写不出如此真实科学的《昆虫记》。
??通过阅读《昆虫记》,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要对社会有伟大的贡献,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等等。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从这些方面好好地培养自己。
??不过,我发现这本书也有不足的地方,记得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蜘蛛不属于昆虫类,而是蛛形类。我想可能是因为法布尔所处的那个年代,昆虫的分类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蜘蛛看成是昆虫了。如果编者在文章的前面做个说明,就不会误导一大批的读者,到现在仍然把各种蜘蛛看成是昆虫。当然,这一点并不会影响我对法布尔的崇拜,对《昆虫记》的喜欢。
昆虫记读后感六年级(六)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好,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了兴趣盎然。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娥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峰给暖流的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味觉,而不是杀死毛毛成,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蜂给暖捕蜘蛛时是指补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以吃完。每顿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的仔细观察,而我,主要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是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一对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情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桥小小的宽敞也蕴含着大学问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应该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成了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