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将《呼啸山庄》再看了一次,有人说看得太匆促,但对我来说文学名著并不是拿来膜拜的,每读一次就能获得新的见解才是看书的真实意义,所以看一本书与时间长短无关。
很小的时候,似乎是看过《呼啸山庄》的,以及《三个火枪手》、《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等,但记忆里仅限于这些很著名的书名,内容很模糊。再读一次于我的感觉是:这些文学名著不愧为文学名著,非常值得看。
说到《呼啸山庄》首先得说到它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导读说艾米丽·勃朗特出生于英国一个牧师家庭,有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就是另一部名著《简爱》的作者,她还有个妹妹安妮·勃朗特,合称“勃朗特三姐妹”,在当时的文学界声名鹊起。
可惜艾米丽·勃朗特在人世间仅仅度过了三十一个春秋,所以让后人记住她的也就唯有一部《呼啸山庄》而已,或者说《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生命的延续。就这样一部小说,足以让我对艾米丽·勃朗特这样一个人有很大的兴趣。——她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吗?或者说起码有这样的生活原型?答案是否,因为艾米丽基本上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所以写出这样的小说就不能不让世人惊叹。
我喜欢“呼啸山庄”这几个字,从名字里就能嗅到一股风暴的气息,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疯狂、野性而热烈的。与之相反是附近的另一座山庄——画眉山庄,沉闷保守、谦和理性是它的特色。生活在两座山庄的人因为女主角凯瑟琳有了交集,贯穿始终的是希斯克利夫的仇恨,从他来到呼啸山庄到生命逝去离开呼啸山庄,这仇恨如此强烈而深刻。
以第三者口述的方式展开,女管家奈丽是这两座山庄兴衰的见证人,也是希斯克利夫仇恨的见证人。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是真正的风暴式的,他来历不明的身世和童年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他后来疯狂报复的根本原因,而他和他相爱的凯瑟琳嫁给画眉山庄的林顿先生,不过是一条斑斓的彩带,虽然,这种爱才是折磨男主角的精神和肉体的根本因素。
正因有了这样热烈的爱,才会有这样疯狂的恨。希斯克利夫用卑劣的方式教导着呼啸山庄第三代主人哈尔顿,用欲擒故纵的手段娶了林顿家的小姐,又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逼他诱使自己的表姐——画眉山庄第三代继承人凯西嫁给他,这样子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都是希斯克利夫的家产,从而达到了所谓“报复”的目的。
但实际上复仇了的希斯克利夫并不快乐,他的精神遭受着来自地狱的凯瑟琳的折磨,几乎没日没夜地让他不得安宁。凯瑟琳是他这个世界上唯一爱着的人,她也爱他但却嫁给了次序井然的画眉山庄,因此他恨画眉山庄的所有人,包括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如果她活着,他可以让她去到他身边,可是她死了,无论怎样都不能再醒过来,希斯克利夫只能把这种绝望加诸于活着的每一个和凯瑟琳有关的人。从这一点看来,与其说希斯克利夫恨林顿、恨呼啸山庄的人,不如说是恨凯瑟琳——她怎么可以趁他不在的时候嫁给了他罪讨厌的人呢!她怎么可以没和他相亲相爱就死去了呢!
这是一种浓烈的爱,也是一份变态的恨。爱到这样浓烈,恨到这样变态,最终只有毁灭。最后他绝食而死,将身体葬在了凯瑟琳旁边,成全了终其一生的念想。
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如白瑞德。可惜他的世界已经没有了他爱的人,只有恨才能支撑他,成全他。当恨也没有了,可以报复的对象也没有了,没有爱也没有恨的活着也索然无味了,这也就是到了故事的末尾凯西和哈尔顿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因为,希斯克利夫越来越多地发现哈尔顿和凯瑟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他怎样否认都不行。他绝望了,越来越孤独,最终绝食而死。
希斯克利夫被称为“恶魔式英雄人物”,我想是当之无愧的。当我为他处心积虑出谋划策打倒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人们而痛恨时,也不能不为他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折服,尤其是他对凯瑟琳超越时空的爱,让人动容。抛开人物本身不谈,艾米丽·勃朗特塑造这个人物是相当成功的,比那些奶油小生更耐看,更有吸引人的魅力。
看这样一本书,不仅仅是看这样一个故事,还可以对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有一定了解,当时的文学流派、文学环境等等。
不论如何,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篇二:《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呼啸山庄》。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么样,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里的爱情是那么特别,与至今一来的任何一部小说中塑造的爱情都不一样。这种“埃米莉”式的爱情是那么的真挚,坦率,从来没有半分的扭捏与娇柔做作。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从人的本性中散发出来的。交织在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赤裸裸,没有半分的禁锢,也从未想到过禁锢。这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欲写照,埃米莉从未给它套上过那种所谓“文学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们,爱的是那么的坚强,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与死的距离。爱之深,痛之切。希斯克里夫的仇恨也是那样的强烈、真实与强大。这种复仇欲望,强大到可以摧毁他周围的一切。复仇之火,烧毁了两个家族的纠葛。凯瑟琳死时,他是那么的痛苦。凯瑟琳带走了他的爱,也带走了他的一切。尽管他还活着,却和死亡无异。他即使是得到了那么多,却还是不足以填补他的失去,他心灵的创伤。因为凯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当他如幽灵般在日夜的呼唤着他的爱人的时候,他却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把自己伤的体无完肤。他的仇报了,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财产,然而他却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所以,就在这一刻,他死了。
整部《呼啸山庄》都是以爱情为主线的。爱情支配着两代人的大脑,发生了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荒.唐事。也正是这狂热的爱情使两代人遭受了不幸和痛苦。所以说狂热的爱情是魔鬼。
篇三:《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浪流中的一个小小漩涡,即乘风,但无“浪淘尽”之势,欲托水,但没“接远天”之威,却显玄机,揭本质,袭人心。有诗为证:
泰晤河花真容艳,远随碧波白云端。
要问谁家芳来沁,呼啸山庄艾米莉。
《呼啸山庄》围绕前台——呼啸山庄和后台——画眉田庄来描写,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三个畸形的婚姻生活和两代的爱情婚姻来叙述,15个人物关系的纠缠来展开,暗明两线相互交融。
老恩萧:草草读过,好像他是作者笔下一个善良的老人,其实并不然,他是小说明、暗两线矛盾的核心。由于他不经意种下了一个“改良的种子”,但没有适合的环境生长,只能在浊气中趋向畸形,最后引发矛盾,酿成孽缘,留下祸根。其实恩萧译成“恩业”较合适。有词为证:
因心善念,艾蒿老随良,利物浦(浦谐音铺)来拾礼(礼谐音厉)物,百年园主造业人。
辛德雷:小说中最悲哀的人物,本来父亲的善良可成为儿女的骄傲,甚至学习的楷模,但辛德雷确把这(父亲对利物浦捡来的野童偏爱)当成一种负担。说道这里我们突然让我想到“一代清朝明君康熙驾崩后四阿哥胤禛(雍正帝)和十四阿哥允禵皇位之争”,但辛德雷毕竟是一个小的庄园主儿子,它不可能有雍正帝的“政治策略”,反而“学霸王”。他的悲哀、嫉妒、残暴、骄奢,均符合那个时代贵族公子禀性,作者的厉害之处却没有把悲剧归结人物本身,而是给读者透露时代畸形。他对西希刺克厉夫的憎恨就不难理解,在第五章中作者给我们很多的暗示,如:“好像他(老恩萧)的脑子里有这么个想法:即因为自己喜欢希刺克厉夫,所有的人就都恨他,并且想暗算他”。他最终有主沦为仆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是骄奢,其实还是时代抛弃了他,在资本主义活跃的时代,封建社会关系腐朽的是根,这种病态深入骨髓,就是华佗在世也不能“枯木逢春”,鹊未逃秦,也只能“望而还走”。亦有词为证:
古树立石,真心生长根已断,雨点落田,砸走野鼠一片,风吹山川,枯树倒猢狲散。
凯瑟琳:小说矛盾交点人物,要说她父亲是造业,她就是情孽。她所谓为了爱人放弃(在这里我不用出卖,而用放弃)爱情,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悲剧,至死她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何为爱情,我个人理解:爱情是男女双方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形成最热烈的爱慕之情。爱情只限于男女双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个物质基础,就是男女双方共建。可小说的女主人翁凯瑟琳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她对自己的爱情极不负责任,幻想依附在第三方,来实现爱情开花结果,真是可笑至极。这是小说中作者唯一没有给予同情的人物。有曲为证:
白雪公主,香魂附寒,偶借西风唱凯旋,萧瑟遭人怨。西风弱,志不坚,投入林下庆日淡,哪知西风报来春三月,化作死水一滩。
希刺克厉夫: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我也很庆幸的是他生活在泰晤河畔。若是在同时代的东方神州之地,他就成了“隶夫”罗。明线:为了爱情,他可以不顾牺牲一切,真是“桥断水不断,水断情不断,情断缘不断。”当他发现爱情的主体化为虚无时,他把悲痛化为报复的动力,随之拐走和抛弃伊莎贝拉,玩死辛德雷,把哈里顿沦为仆人,强迫小凯瑟琳嫁给小林惇,霸占了两个庄园所有家产。在“胜利”面前他也茫然了,因为他把自己爱情的悲剧都归结与埃德加和辛德雷,却大大忽视了爱情的主体——他自己和凯瑟琳。问题的本质搞错了,当然只能把这个孽造的更深。希刺克厉夫追求爱情、反抗迫害是值得尊重和钦佩的,但他让人怜悯的是:他和两庄园最后融为一体,他每迫害一个人其实不是割掉的一个毒瘤,而是等于在扼杀自己的器官。他的伟大:通过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爱情,找到了自己和凯瑟琳的一个投影,从中悟透一切,笑着死去。暗线:以爱情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想在封建腐朽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大厦是不可能的,索性把它彻底炸毁,让后人放手去改建吧。
看过《呼啸山庄》读后感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