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不久前由于某种原因,读了《捣蛋日记》,大致了解了它的意图,可是作者可能要失望了,虽然他的呼吁在许多西方国家已起了巨大作用,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呼吁在儿童最多的国家——中国却显得苍白无力。
在中国,从古至今,“学而仕则优”的观念就狠狠地烙在人们心中,我们可以把“仕”作为“功利”或“金钱”来理解。于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能从三岁开始就被灌入一种思想:要好好上学,将来才能挣更多的钱。不仅父母这样,老师也是这样,理由冠冕堂堂:为了我们好。他们不是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想的,而是对我们的想法置之不理,只是一厢情愿地为我们设计人生之路。于是一味地威逼压迫,比起加尼诺的家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如一张白纸,这张纸的主要绘画者应该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这张纸本应该慢慢地涂,它应像中国画一样,既要有色彩,又要有留白,有留白才有想象,没有想象的孩子不是孩子,是猴子,只会模仿人的行为。可是仿佛全社会都在竭尽全力地在所谓的“前途之光”的指引下,给孩子做“变种手术”——将孩子变为猴子。而脱去前途的外衣,却发现那里面全是功名利禄!
一位日本妈妈看到自己女儿在中国上学的经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人太急了。是啊,急功近利是中国多数人的劣根,自己的孩子最好是还没上学就获奖无数,什么想象力丰富啊,兴趣广泛啊,成绩不好就是不行。我们孩子们也很无奈,我们和加尼诺同病相连,并且我们更难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纯洁的情感,我们的“想象力”将用到勾心斗角中,“社会这么乱,装纯给谁看”似乎成了无声而有力的口号。所以社会很累,老师很累,我们也很累。何必呢?
很荣幸,我一不小心成了万巴先生在中国的代言人之一。正如万巴先生所想,对孩子不能压迫,只能引导,给予自由并非放纵,每个孩子在好的教育环境下都是人才。
其实,国家对我们也做了一些事情,一直都在强调禁止体罚,禁止补课,给学生减负等等,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和爸妈总能想方设法,变本加厉地“关心”我们!
有朋友对我说:“难道大人们就没有童年?他们小时候被逼的时候就不难受?”我想,这个问题类似于我国古代女性的缠脚问题,她们小时候视缠足为酷刑,可她们长大后结婚生子,还总嚷嚷着要给自己的女儿缠足。这就是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我想今天的人们和古代的妇女们的心态是一样的。
我该住嘴了,我差点忘了我写的题目,这样的呼吁在中国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万巴先生,对不起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呼吁: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自由健康的发展吧!
篇二: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曾苦苦地寻找过幸福,却不曾想,幸福就在书中,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徜徉书中,才发现我很幸福。
在书中,我认识了在时代的洪流中高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认识了“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李白;认识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能认识他们,我感到无比幸福。在书中,我看到滚滚尘风的三国英雄,梁山聚义的水浒好汉、汇集红楼的才子佳人••••••那些故事和人物让我感到很幸福。
暑假里,我阅读了《我和狗狗的约定》,《捣蛋鬼日记》,《麻辣校园成长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捣蛋鬼日记》。作者是万巴,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加尼诺,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想做一些好事,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惹得大人们暴跳如雷:他想去钓鱼,却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兴致勃勃地表演魔术,却射伤了观众的眼睛;他想给姑妈一个惊喜,结果却让姑妈火冒三丈;他想让邻居家的小孩长点见识,去惹得小孩的父母义愤填膺;他和同学打赌,却酿成了一场车祸;他玩钓鱼游戏,却钓下了一个老人的牙齿•••••••这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讨人嫌呢?因为他有暴君一样的父亲,一味溺爱他的母亲,还有一位言行不一的姐姐和姐夫••••••孩子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大人!《捣蛋鬼日记》记录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委屈、反抗和忏悔,一系列的调皮捣蛋行为开启了所有的大人和孩子时代的共同秘密。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世间万物,浓缩于书中的那个小小世界。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感情,更是教给了我们许多受用一生的知识。
篇三: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范文
那天,妈妈送了我一个带锁的日记本。看着它,我不禁又想起了《捣蛋鬼日记》,想起了那个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小男孩。于是,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又一次仔细地阅读了《捣蛋鬼日记》这本书。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加尼诺半年的所有捣蛋经历。加尼诺天真无邪,还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本应在父母和三个姐姐的疼爱下,自由自在的度过美好的童年生活。但是却因为“捣蛋”多次闯下大祸,弄的家人啼笑皆非,暴跳如雷,最终被爸爸送到了寄读学校。在他家里表演魔术,差点儿射瞎一位客人的眼睛;他在客厅钓鱼,却钓下一个老人唯一的一颗牙齿;为了庆祝二姐露伊莎的婚礼,他把鞭炮藏在客厅的壁炉里,结果炸毁了家里的一间房;他自己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却是邻居家的小孩儿;仅仅由于好奇,他在火车上拉下了紧急制动闸……***妈说:“因为有了他,她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可按照加尼诺却说:“他只是干了一个男孩子常干的事,却总是被家人无限夸大事实,还不得不承受许多无可名状的委屈。”大人与小孩的说法虽然截然不同,但这本书却充满了欢笑与幽默,不仅经常让你捧腹大笑,还能跟着加尼诺重温一段快乐而委屈的童年时光。我掩卷沉思,还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读着这篇文章,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我也曾:为了看看“音乐盒里到底谁在唱歌”,将妈妈十分喜爱的风琴音乐盒拆烂;为了验证“摇钱树”是否真的掉元宝,将一棵发财树连根摇出;为了制作“抓苍蝇的药”,将舅妈家的花生油、酱油、面粉等混了一脸盆;为了表演“大变活人”,将小表弟装进了不透气的纸箱……虽然那是小时候干的一些傻事,但是现在想起来,我也经常情不自禁的偷着乐。不仅有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不断成长的感悟,更多的是对父母家人的感激。同样闯了许多“祸”,我的家人没有把我关禁闭,也没有罚我只喝凉水,更没有认为我是不可救药的坏孩子。而是通过讲道理,让我明白了更多的事情,能够健康成长。
另外,我认为大人也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相信他们也能从这本书里得到启示和教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其实,小主人公虽然顽皮,但本质并不坏,只是经常好心办坏事,如果大人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也许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比如他弄死姑妈的龙胆草一事,他只是想让姑妈高兴才拔苗助长的,可是却事与愿违,最后搞得姑妈非常生气。如果大人能够耐心地听他解释,并告诉他哪对哪错,应该怎么做,他也就不会一错再错。大人们往往只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黄金棒下出好人”,却不知正是这种棍棒教育,敲掉了孩子的自尊心、爱心和信心,使许多孩子变成了加尼诺那样子,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只能对日记倾诉他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