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摘选(一)
终于完完整整把《水浒传》看完了,作者施耐庵真是了不起,能够把一百零八条好汉的个性写得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水浒里涌现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点。林冲原本是官府八十万禁军教头,一开始逆来顺受,最后被迫上了梁山;而鲁智深拥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它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史文恭则会呼风唤雨;宋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常常好行方便,排忧解纷,济人贫苦,忠义两存;李逵有勇有胆,天下老子第一;吴用则足智多谋。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江湖义气,个个都是好汉。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梁山泊的军师——吴用。他熟悉兵书,精通文法,文思如泉,一身正气,排兵布阵是他的强项。“智取生辰纲”“三大祝家庄”等等,每次战斗都能体现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让大家都佩服不已。很多人都认为梁山好汉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我认为不尽然,就算是“悲”,那么也应该是悲壮。“大江东去浪淘尽”,斯人已去,但他们的精神仍在,勇敢,坚强,团结,忠心,义气……
合上书,闭上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水浒传读后感合集摘选相关:
水浒传读后感摘选(二)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他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劫害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掌权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臣,下至恶霸地主、差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你们有空的时候也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摘选(三)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书记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大破辽兵,最后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字:忠、义。
一个“忠”字就包含了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的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之子的调戏、凌辱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这也是忠的表现。
“义”字包含了很多内容,108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在108个英雄中,我认为最能做到“义”的是一个黑大汉,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他路见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们闻风丧胆。他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义气,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奋不顾身。
水浒传读后感摘选(四)
最近,我阅读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的主要讲的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朝廷中奸佞当权,地方官吏与豪强恶霸狼狈为奸。天罡地煞108好汉饱受迫害,铤而走险。星散各地占山为王或浪迹江湖之士,经宋江串连,先后汇集梁山泊。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得宋江相救,奔上梁山;先期逼上梁山的林冲,仗义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奉晁盖为梁山泊主。以“替天行道”为宗旨,“兀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县衙小吏宋江,交结江湖好汉,怒杀阎婆惜,出走避难,被逼而不愿反,后流放江州,醉后题反诗,被押赴刑场,晁盖率众劫法场救他,才“死心塌地”上梁山。宋江对梁山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晁盖死后,宋江为梁山泊主,为争取招安创造各种条件。招安与反招安的两种不同主张,发生矛盾冲突,而以受招安、征辽讨方腊告终。原梁山头领一百零八人,仅生还三十余人,虽得封官,宋江、卢俊义终被权奸所害,落得“魂聚蓼儿洼”的悲剧结局。
这本书以描写梁山起义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暴露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采取镇压和诱骗的手段为副线,逐渐展现出错综复杂的农民起义悲剧性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可同时,依照现代的道德观念,我虽然赞叹这本书情节丰富、人物鲜明,却并不苟同这108位梁山好汉是道义的化身,相反,我认为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其中不少有不信不义的亡命之徒!
例如“托塔天王”晁盖聚众设计,夺取生辰纲,理由是“不义之财,取之无罪”,得手后还得官员宋江通风报信,侥幸逃得性命,便真是强盗逻辑。这便等同于小偷偷了一位大贪官的财产,用“不义之财,取之无罪”这样的理由开脱,警察会放过他吗?显然不会。该坐牢的依旧坐牢,那晁盖等人又有什么理由逍遥法外?是因为正值乱世贪官辈出吗?贪官的财产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好汉们既然厌弃佞臣,又怎么会把民脂民膏据为己有?如此看来,所谓“取不义之财无罪”也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晁盖等人为了大发横财而编出的借口罢了。
再看这件事中出现的“及时雨”宋江宋押司,人称孝义黑三郎。书中在他出场时描写他的仗义道“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一个小小的押司,哪来这么多金钱?书中上文有合理的解释说“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既然是结交好汉,难免就有几个强盗朋友,抢的是来往百姓、商贾,劫的也是民脂民膏,作为拜礼献给宋江。这样一来,宋江用百姓们手里的钱财资助那些有可能祸害百姓的人们,这“孝义黑三郎”所谓的“义”却是让百姓们寒心啊。文中说道何涛要拿贼人,宋江以“处理家务事”为由欺骗了信他敬他的何涛何观察,是为不信;身为执法官吏,利用旁人的信任,给自家犯事的兄弟报信,给何涛增添麻烦,知法犯法,顶风作案,是为不忠不义,这“孝义黑三郎”的“义”从何而来?!
还有李逵,这位一直被大多数人们当作最孝义的好汉,天真直率,却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文中的他性格粗野狂放,桀傲不驯,对兄长们却极敬重,这是他重义的一面;而当李逵归入梁山泊,就挂念着去“取娘来”时,路上误害母亲落入虎口,惨死当场,他打虎为母报仇后妥善安葬了母亲,这是他的孝。而这里宋江再次扮演了一个不义的角色:李逵在他眼里不过是个能干的打手,他担心李逵去接母亲就留下照顾,不再回梁山泊,因此百般阻挠,阻挠不过还屡次要求派人陪同,并约法三章。当李逵丧母归来时,宋江非但不安慰他,还大笑起来,令人摆宴庆祝新人加入,可见宋江在意的只是打手李逵有没有回来,有没有给他梁山泊带来新的好汉,而对李母的生死没有丝毫关心的意思。我认为,他甚至是在期望着李母的死,因为一旦李母死去,在单纯的李逵心目中就只有宋江和戴宗对自己好了,这样一来,打手李逵就会变得很好控制,而下文证明李逵在后来确实听从宋江,指哪儿打哪儿,整个儿一尊杀神!
在梁山泊发展后期,宋江还贪图享乐,与兄弟们成日在寨子里胡吃海喝,不理寨务,刚愎自用,这却差不多是古来大多盛世帝皇晚年时的通病了……
盛极必衰、乐极生悲,宋江的偏听偏信、一心求招安封侯是水泊毁灭的一大因素,而这样一个宋江,为吏不忠人之事,是为不忠;为友不尽人之托,是为不义;欺友,是为不信;叛乱,是为不臣;治下不严、玩弄权术,是为不君。这样不君不臣不忠不义不信的领导,又怎么能把水泊领向繁荣?!毁灭只是必然的结局。
水浒传读后感摘选(五)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施耐庵所著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帮好汉聚义梁山泊,之后又受到朝廷的招安,大破辽兵,可是却落得被奸人陷害的悲惨下场。读完之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忠,义。
“忠”其实并不难,就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好好对待自己身边家人和朋友。梁山泊每一个人都能够忠于自己的兄弟,绝对不会有背叛之事发生。
而“义”呢?它虽然只要3笔就可以写出,但是绝对不是“忠”那样轻易做到的。义,可以说是正义。做一个真个正义的人几乎不可能,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但是如果将义字理解为兄弟之间的信义呢?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不论是坐第一把交椅的宋江,还是排名最后的段景住,亦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们都能讲究兄弟之间的信义,能够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也正是梁山泊虽然只是农民起义军,却在于官军的战斗中无往不利,最后又大破辽兵的原因。
一个人,在信义上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正义事业上,甘愿奉献,为了正义舍生取义,不怕牺牲,那么他才能真正地做到“义”。
这份中华民族的大义之道是神圣的。我们可以不相信神,却不能不相信这神圣的“义”。现在,我们青少年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去捍卫和延续我们民族神圣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