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刘宇
我国科技在日益发展,飞上天空以不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人们将未来的发展定在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又一次在茫茫的太空中授课啦!
这一次的天宫课堂生动有趣,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跟头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老师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老师的手中。这个实验用到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正好是我们八年级下册物理所学习的内容。虽然刚刚学过这个知识点却对他不甚了解,因为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理想状态——不受力。但是在太空站,冰墩墩却真真实实的几乎不受力,在空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还有湿热的冰球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让我们仿佛进入了魔法的世界。冰球像极了童话中的水晶球,也象征着我们踏入了新时代的大门。但如果是在地球上是完全不可行的。在太空中没有容器的限制水球可以自然的变成球体。这个实验也让我们提前领略到了化学的神奇。
自从这节课后,不断去探索的明显增加很多,求学之心增强了。我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世界上的知识真是无穷的多,我总是觉得只要把现在所学的学好就行,但通过这节课我才明白这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小水滴,我心里一股发奋学习的热情油然而生。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光只有一些星球,一些行星,有数不胜数的东西悄悄地躲藏在这里,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他们,他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只要我们有求学的那颗心,就能驾驶着自己的太空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自由穿梭。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加油。向新时代,新征程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
篇二: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胡钦瑞
航天是我国一个重要领域,它对探索未知世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这个社会上制空权已经变得非常普及了,所以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太空,今天下午我们收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这节课的太空站“老师”可不一般,是神州十三的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他们变身“太空教师”,为我们讲解太空知识。
开场是由两位老师为我们讲解十几年来,我们在太空领域取得多大成果。2003年,神州五号发射成功;2005,年神州六号发射成功;2008年,神州七号发射成功;2011年,神州八号发射成功……。祖国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祖国似巨人一般,一步一步地前进着。阿姆斯特朗说过:“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宇航员不畏艰辛,只为帮祖国赢得荣耀,取得光辉。我国虽然是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但也丝毫不逊色。接着又讲接下来祖、国该如何实行航天计划。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想上太空了!
后面主持人在北京与太空站的宇航员们连线。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在太空做有趣的实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冰雪”实验,只见水从袋子里涌出来,竟没有流动,而是在空中变成水球,再看看翟老师,他拿出来一根神奇的“魔术棒”,点一下水球,水球便一下子变成冰球,我吃惊了!但这不是它的庐山真面目,这其实是热球,这可把我骗着了!它的实验材料有乙酸钠溶液和饮用水。原理是乙酸钠溶液遇水时会形成过饱和溶液,里面会放射出结晶,从而变冰球,但冰球其实是热球。这也让我长了见识。
上完课后,我从中吸取了许多知识,也对天文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相信祖国在航天领域一定会取得重大成果!作为学生的我,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做祖国的栋梁之才,为这个美丽又强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篇三: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赵安南
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一直都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正如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一开始小心翼翼的穿过大气层,然后后边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从古至今,人类对太空的渴望可谓是越来越强烈,无论小孩大人,似乎都对这个充满奥秘的宇宙十分好奇。
今天是2020年3月23日,今天下午15:40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还是由原来的三位老师来给大家讲解,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但内容却比上一次更加有趣。“天宫课堂”第二课涉及到的项目有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还有天地互动环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天与地方互动”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叶老师、王老师、翟老师站成一排细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问。其中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兴趣,“眼泪在太空中是怎样的是?”是像一个小球样蹦出来还是像什么呢?王亚平老师回答道:“在失重的环境下,眼泪是无法正常流下来的,它只是在眼眶内来回打转,或者是凝在眼角。”要一个在地面上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太空中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其次就是太空抛物实验中的顶流-冰墩墩吸引了我,。在我们的认知里,一个物体在空中都是垂直掉落的,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了新的认知。王亚平老师拿出我们的顶流-冰墩墩轻轻地抛了出去,冰墩墩并没有直接像在陆地上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缓慢地向外飘去,直到翟老师接住冰墩墩。我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简直是太神奇了!”在同学的疑问与老师的讲解中,这节课慢慢进入了尾声,最后结束了这一节有趣而短暂的第二课。
我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出现在太空,毕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篇四: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黄淑涵
从嫦娥奔月到万物升天,天地对话,神舟十三再授课。
“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快的步伐,更快的速度来追赶。——王永志”30年前,我国确立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来;第二步-出得去,对得上;第三步-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
30年后,这些战略已然实施,又一次坐在书桌前,与天空对话。精彩有趣的实验如同星星之火点燃心中的航天梦。
完全失重时,重力并没有消失;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间站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太空冰雪实验—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结晶核颗粒打破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不禁联想到北京冬奥会,冰天雪地之中,运动员们如烈火般燃烧,奥运精神永盛不熄。液桥演示实验—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水油分离实验—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分层;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被抛出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更加深了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与理解。
时至今朝,我们利用空间站特殊环境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可支持开展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可对相对论等效原理进行高精度检验。悬浮实验台有内外两层,可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可将微重力水平提高;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实验样品可悬浮,与容器表面不接触观看了在其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小球深过冷过程中出现“再辉”现象。
小球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如星河般灿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正如叶老师说的“勇敢追梦,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穿越星河,这是专属于中国人的航天浪漫。当神话照进现实,就把情怀撒进宇宙,说给未来听。
篇五: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王悠然
2、3。23日下午,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首先,我在看完视频后就想说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干什么都不容易,这句话正好对应在外太空的宇航员们身上,想一想,上厕所,吃饭,各种活动都很费劲。就连走路都是个问题,看到太空舱有很多把手,我想是便于他们活动吧。
看完航天员老师们做的实验,也不得不目瞪口呆,比如说今天老师们第一个做的冰球实验,虽然外观长得像是一个冰球,但事实上并不是冰凉的,而是热的,需要醋酸钠溶液,平日我们可以配比,他们实验时,还有备份液体,挤出形成液体球,触碰一下,它的溶解度,低,很容易结晶,太空中悬空。
第二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实验”:地面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微不足道,只有几毫米,很难做出液桥。那么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多强?很容易形成液桥。
第三个实验:地面上,水和油混合后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那么在空间站里,水和油会自然分层吗?答案是不会。宇航员老师,通过离心力的方式,分离了油和水。
在外太空,我觉得老师们做的每一个实验都令人惊讶和赞叹。而这些知识的原理,被广泛运用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本课堂的前半部分说了我国太空实验1992年才启动,是比较晚的,列了三步走,我们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了,若干年前,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这是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他自己觉得是迈出的是一小步,然而在人类的里程上,这并不是一小步,而是一大步。
《天宫课堂》这一节课,不单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还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航天科技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中国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传递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
天堂的观后感,你觉不觉得太空中的实验很有趣呢?
篇六: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王子轩
“天宫”中的中国结
我喜欢“天宫”空间站上美丽的中国结,它挂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对面,共同在浩瀚的太空中组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也让我们倍感亲切和鼓舞。
我还记得上次在学校观看第一节“天宫课堂”后,同学们开心、兴奋的样子。带着这种期待,今天我们在疫情之中、在家里面又细细观赏了第二节“天宫课堂”。刚刚与太空连线的那一刻,看到熟悉的背景和亲切的面孔,身为中国人我倍感自豪。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是十四亿炎黄子孙逐梦苍穹的历史跨越。亚平老师上次做了一个水珠凸透镜,这次她用两块塑料板来演示水的张力,形成了一个水桥,简直太神奇了!从太空冰球到水油不分层,再到物体自己回到宇航员身边,每一个物理小实验都那么神奇,三位肩负航天使命的宇航员,在那一刻仿佛都变成了一位位和蔼、幽默的魔术大师。
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外的宇宙传递科学知识,这是现代科技创造的奇迹。孔子当年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能够像嫦娥一样飞向太空,在“天宫”中授课。短短六十分钟的“天宫”课堂结束了,但我的心依然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小时候,我曾经非常向往太空,小脑瓜里装满了对神秘宇宙的问号。只是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那热情淡化了。可是通过这两次太空授课,我对太空的期待与向往又一次被激发。一连串问题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太阳系外有什么?银河系外是什么样的?宇宙到底是怎么组成的?在浩瀚宇宙中,我们生机勃勃的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吗……
如果浩瀚的宇宙是一个宝库的话,那么强大的国力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就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这次太空课堂,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员化身教师,为中国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神奇的太空科普课。这一刻,生在华夏,有幸成为中国人,我倍感民族自豪。那“天宫”中的中国结,凝结的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和昌盛!
篇七: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水瀚扬
今天,阳光终于出现了,暖暖的橙色照着我的书桌。快到下午三点半了,我合上书本,做好准备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叮叮叮,闹钟一响,我迫不及待地点开了链接。平时在课堂上,霍老师经常和我们分享神舟十三号和天宫的最新动向,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王亚平老师、翟志刚叔叔和叶光富叔叔在天宫一号的生活。王亚平老师的爆炸头、翟志刚叔叔和叶光富叔叔不同的锻炼器材,都让我觉得好奇又有趣,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性和神秘色彩。我们通过屏幕看见了宇宙未知的壮美,纯净得像一颗蓝色的宝石。
今天的“课堂”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亚平老师演示了微重力下的水油分离实验。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水油分离的现象会消失,而通过“太空离心机”的高速旋转,又会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我非常好奇,马上去厨房拿来水、油,和天宫课堂同步实验。妈妈在一旁告诉我,水和油有着不同的密度,就像如果用油画棒画出图案,再用水粉颜料加上水画背景,当水粉遇到油画棒,就会“自动”散开。
妈妈的解释让我觉得更加好奇了,立刻拿出油画棒和水粉颜料进行试验。我先用油画棒画好了火箭和星星,再用大量水稀释的水粉颜料涂深蓝的宇宙。通过试验,我观察到,两种性质的画材边缘果然有着明显的水、油分离效果,水粉颜料碰到油画棒,真的就乖乖退后了!这下,我对水油分离更加理解了。
从今天开始,我要更努力地去了解宇宙:在太空中怎么样四处走动?怎么样才能去太空度假?怎么样在火星上驾驶机器人?我还想看看月球上的玉兔,看看火星上的祝融号。再多看看宇航员是如何训练的,中国宇航员都是非常勇敢的人,他们都经过了刻苦的磨砺,和奋斗在祖国各行各业的人们一样,让我敬佩。
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努力去找天空中在云后躲猫猫的星星,望着天空的美丽,也珍惜脚下这颗美丽的蓝星,期盼天宫的宇航员平安归来!
篇八: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徐子杰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中国作为一一个大国,正——步-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我还了解到航天员的优良精神。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距离,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航天员们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在《天宫课堂》里,我们和亚平老师、光富老师一起学习了许多和太空相关的知识。王亚平老师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她不仅长得漂亮,知识丰富,而且讲课生动有趣,是中国女性中第一个太空漫步的人,实在是令人敬佩!从亚平老师身上,我体会到我很幸福,生在——个强大富有的祖国,能独立研究出太空技术,让火箭飞上太空,成立我们自己的空间站,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园”。这些高科技真是厉害极了!
当我看完《天宫课堂》后,我才了解到祖国的强大,我为有这么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篇九: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洪颖
早上,老师让我们看神州十三号太空授课,心情好激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我们热爱航天,首先要让我们走近航天,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当看见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通过这堂课,让我懂得了许多科学家原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太空的奥秘和有趣而神奇的宇宙飞船。让我明白了了科学无处不在和祖国的强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
“天宫课堂”第二课3月23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宫课堂”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
“天宫课堂”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篇十: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王锴濡
2022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又一次开直播课了。我们又一次在老师的陪伴下观看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工作在中国空间站中的三位宇航员再次化身老师,在遥远的浩瀚宇宙为我们讲解、演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科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原理又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的贴近。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是力学中的经典定律,定律所描述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这就导致物体总是会受到力的干扰,我们很难想象、也无法看到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应呈现的现象。这次的太空授课中宇航员将手中的一只“冰墩墩”向前抛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它以同样的速度一直向前飘去,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被宇航员抓住。这显然是由于几乎没有了重力的影响,在太空舱这个理想的实验室里,牛顿第一定律就简简单单的被宇航员们成功地验证了。想必牛顿若是看到自己的智慧结晶在三百多年后终于得到验证,也一定会给我们的太空老师点赞。
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都同太空抛物实验一样神奇而精彩,课堂中穿插进行的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天地互动,从天到地,从地到天,穿越了时空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在忽近忽远中感受着科学的无穷魅力!
成功的太空授课彰显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从万户飞天的古代尝试到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嫦娥登月‘’到“问天探火”,神舟载人航空的一次次成功,这都标志着不断实现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我们在赞叹中国航天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敬佩一代代的航天人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一切也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持。为了实现更多的梦想,为了祖国更加富强,我们中国少年也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篇十一: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方若琪
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当中华大地上的先人们仰望星空,畅想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故事的时候,他们何曾想到如今的炎黄子孙,用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步伐走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神舟13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零时23分发射,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送上了浩瀚的太空,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航天之旅。天宫课堂第二课上,三位航天员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并展示了空间科学设施,还和同学们进行了天地间的互动。
最令我震撼的就是空间站里的科学设施了,在核心舱的前段,是一个科学实验区,为了能在太空中开展科学实验,航天技术的专家和科学家,一起把实验室搬到了太空。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可支持开展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实验,对相对论等效原理进行高精度检验。还有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在盖板里面有一个实验的腔体,在腔体里实验样品可以实现稳定的悬浮控制,避免实验腔体内表面的接触,可以更精确的测量实验物品的物理性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科学设施。
天宫中,处处彰显着中国先进的科技:成熟的废水再生系统,稳定的视频通话,全面的科学实验设施……科技的力量以雷霆之势飞速推动了国家的发展。现在中国能给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能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能去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能自主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个个惊天成就无不展现了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的强大实力。
互联网以触及到千家万户,动动手指,便无处不达……你可以从中得知“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的故事。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有了飞天的想法,好奇心会驱使人们去探索宇宙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未来无限可能,只要坚持,梦想终究会实现。
篇十二: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王梓如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一听“天宫课堂”这个题目就让人很感兴趣,谁不想了解太空知识呀!
天宫课堂很精彩。课堂里的主讲老师分别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既聪明又美丽,是我们女孩子的偶像和榜样。
在天宫课堂上,老师们给我们做了好几个有趣的实验。有液体球实验,有无容器实验柜,有磁悬浮实验,有水油分离实验。
其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让我最震惊的是液桥实验。
液桥实验过程是:先准备两块塑料板,再在两块塑料板上滴上两滴水,然后竖过来,惊奇的现象出现了。把两块塑料板竖过来后,两滴水竟然没有流下来。不过,这可不是最让我惊奇的,让我惊奇的还在后面。老师将两块塑料板慢慢靠近,让两滴水重合在一起,它们汇成了一滴水,再将塑料板慢慢拉开,这时的两滴水好像被老师使了魔法,它们竟然被拉成了一座“水桥!”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观看着太空课堂传来的“水桥”视频,怕惊动了水桥,而断裂。
上完“天宫课堂,”我“也好想亲手做一下”的想法又蹦了出来。于是,我和妈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两块玻璃,然后赶紧跑到卫生间去,怀着生怕错过每一滴水的心情跑了进去。
打开水龙头,我小心翼翼地接了一滴水,然后也学着王亚平老师的做法,轻轻的把两块玻璃合在一起,再慢慢地拉开,哇!真的拉起一点点,只是趴在玻璃缝隙上看到的那一丝丝“水桥,”可是,一秒都不到,它就断裂开了。唉!我真想对它说:“能不能给点面子,我才要欢呼呢,你就断了!”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我并不气馁,反而还很兴奋呢!
今天的天宫课堂直播,让我不禁想起了,语文老师带我们刚学的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想到我们现在的科技多么发达啊!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去到太空,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
篇十三: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李政铮
在第一次的天宫课堂后,我们迎来天宫第二课堂,先讲了一些实验,然后学生提一些问题,三位老师回答。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两个实验,一个是“冰雪”实验,一个是“水油分离”实验。
“冰雪”实验的主体是在醋酸钠过饱和溶液中放入醋酸钠晶体使其结晶便做出了雪花的形状。用化学元素进行一个造雪的效果,便有了这一实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沾有晶体的粉末的小棍点在液体上,球体因为晶体粉未提供了凝结核,便变成通体雪白的“冰球”,但过程当中有热量被释放,所以这枚“冰球”摸上去是温热的。
“水油分离”实验是用力摇晃一个装有水和油的瓶子,让水油充分混合,瓶中一片黄色。在我们地面上,一会儿就会发现水与油分离开了。而在太空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瓶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油滴仍然均匀分布在水中。然而抓着系在瓶上的细绳甩动瓶子。数圈后,水油明显分离,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在空间战中水和油“难舍难分”,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是一个正常现象。
在太空中,抛出一个物体,不一会儿会稳稳落对面人手中。如太空抛物一样,王亚平老师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在空中画出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叶光富老师手中。这正是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在太空站中,“冰墩墩”摆件在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的影响,保持近似匀速直线运动。
“太空中水能烧开吗?”一位西藏同学问了我想问的问题。答案是不能,因为太空中没有可助燃的氧,连火都点不着,在有氧环境中,太空没有压力,所以水沸点低,可能连10度都达不到。他们都是特定的水,可直接饮用的水。
空中课堂真奇妙!并且又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解释了这些奇妙的现象。努力学习,去揭示更多的奥秘!
在这里我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科技的进步,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航天梦”,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更精彩的中国印记!
篇十四: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关太宇
从万户飞天到加加林进入太空;从阿姆斯特朗登月到神舟五号发射,从嫦娥探月到天和核心舱。人类在不断探索着未知的宇宙,探索太空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梦想,经过无数次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我们实现了探索太空的梦想,我们成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飞入太空的国家,我们做到了!
今天,我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第二节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成为“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一课。这次的课程内容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和液桥演示实验。王亚平老师拿出了醋酸钠溶液将它挤出来,等它形成一个水球的时候,用一个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它,就会发现液体球迅速结晶,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冰球的球。原来是醋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十分大,容易形成过饱的溶液,在这个溶液里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结晶颗粒,就能迅速打破他的稳定状态,吸出大量的晶体,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这个像冰球的球当时还是热的。如果在地球做这个实验的话,需要容器不然这个物体就会变形。
看完了太空“冰雪”实验,我们还看了液桥演示实验。王老师取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板子1,叶老师取出了一袋水,他们把水滴在了两块板子上。王老师把两块板子慢慢的靠拢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两个水球还没有相融,过了两秒,两个水球竟然融在了一起。分开一点时,两个水球相连着外形酷似一座桥。因为外太空重力与地球不同,所以张力也不同,在地球上它们不能远距离的相连,而在太空上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如今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建立了,飞天梦实现了,靠的这些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五: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
袁朵朵
今天,老师“云”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和激动的心情,终于在下午15:40分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深刻体会到太空的奥妙与神奇。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我们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天空有多湛蓝,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看得透彻、看的完整;太空有多美、有多神秘,只有去了才知道。
这次课程对我来说非常新颖。课程中的实验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瞪大眼睛沉浸其中。三位宇航员老师在空间站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做了几个小实验:“太空冰雪试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试验”和“太空抛物试验”以及“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等。特别是“太空冰雪试验”演示的是在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看到一个小气泡,在轻触下变成一个“小冰球”的瞬间,真的好神奇。还有“太空抛物试验”地面抛物会掉到地上,而空间站的冰墩墩竟然会沿着力的方向直直匀速的飞出去……最后在进行天地互动环节中,宇航员老师们回答同学们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意犹未尽。我沉醉于“天宫课堂”,因为它新颖,因为它神奇!我自豪于“天宫课堂”因为他是我们自己的空间站课程,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证明!它让我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感知宇宙的奥秘,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人类踏入宇宙太空,是文明的进步。“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员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瀚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精彩的中国印记。“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以前辈为榜样,长大以后投身祖国的建设。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