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是人尽皆知的一座皇家园林,对于她以往有过的辉煌的艺术成就,我们虽然不曾亲见却也是从来不吝溢美之词的,然则我们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无情地摧毁了这件人类礼貌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圆明园的兴衰是一个缩影,而英法联军给她画上的这个句号仿佛早已注定。
纪录片《圆明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间穿插的多次在圆明园现时的废墟景象与效果复原图之间的切换,让人顿觉沧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洪流之无情、盛世之无常。雷家负责建造的这座园林,当时可谓是集我中华文化与建筑艺术之大成,以我国南方的众多风景为蓝本,又化入几多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神话传说,宛如仙境自是相当足信。想来那时候中国特色的木制结构也比如今的钢筋混凝土温软不少,比欧洲那些象征着皇权、教权永恒压迫的石头建筑结构更是亲近太多。
乾隆时期的大清朝GDP冠绝全球,国库富得流油,艺术上的造诣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既然没有向外扩张的意图,修建这么一座奢华的皇家园林昭告大清之强盛实在是义不容辞之举。然则,1860年英法联军的长驱直入让这一切最终复归瓦砾,经济如此繁荣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击,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军备上的劣势。想来也奇怪,火药好歹也是我国堂堂四大发明之一,不知怎样到了最终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拥有了比我们更为先进的热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领导者的危机意识的欠缺,没有富有预见性地搞好国防建设。而根据纪录片中所述,英法联军打入圆明园时,发现园中已然藏有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赠送的先进武器,也就是说当时大清早就已经明白了外国的军备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们却并没有想到过这样的武器能够被用来对自我实施侵略,于是清朝军队的武器装备便还停留在两个世纪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统治者淳朴天真的可爱了。
时至今日,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强国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鲜的“先军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现让人心惶惶,而就实际情景来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拥有现代武器的发达国家能够肆意敲打任一一个不听话的落后国家,于是那些预感到可能会被敲打的国家要想在各方面独立,发现眼前的路仅有建立核威慑一途,于是人心越发惶惶。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人类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阶级没有消除,还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势,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们还学会了伪善,深藏其后的是多数人的暴政和霸权主义,城市面无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类的生命在现代科技的裹挟下失去活力,在现代武器的精确制导下愈显脆弱,一颗原子弹就足以让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蒸发,还有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不禁要开始怀念那逝去的吟诗作对、刀耕火种的年代。英法联军妄图用烧毁圆明园来显示自我的胜利,这个想法是多么的可笑:靠武力从来不能够真正地征服什么。英法联军所作所为的唯一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掌握了更强大的力量,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是一个能够赤裸裸将欲望述诸武力而置礼貌
于不顾的时代。
纪录片里提到,在当时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学习满文、蒙文、汉学,这些都是人类礼貌中创造的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时的军事训练则是古老的骑马和,是满族人的传统,是大地的意义,虽然在战场上基本是无法与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无疑比扣扣扳机更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礼貌向前飞速发展,甚至到了飘飘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们要回到大地。离开大地,意味着我们在失去一种品质,失去一种心态,失去一份乡愁,失去创造美的本事。科学技术在我看来确实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为了满足欲望制造舒适,却从来不曾带来内心的平静,而艺术才是人类真正的创造,是人类礼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而圆明园在物质上、在精神上都能够说是一处诗意的栖居了,是人类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联军的暴行无疑是人类最阴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证明是脆弱的、是能够被无情地摧毁的,人的阴暗的部分终究战胜了完美的部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也许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又仿佛昭示着人类的未来。
第2篇:圆明园观后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向想亲眼看看,历史教科书封面上印着的圆明园大水法图片的现场景象。今年暑假最终成行,和岳父、妻子、儿子一齐走进了圆明园。
园区导游带着我们从绮春园出发,一路向北,走向大水法所在的长春园。导游边走边说,详细地介绍着圆明园的前世今生。我听后心境沉重,无心欣赏路途秀美无比的景色,直奔西洋楼景区。
转过一个弯,突然看到前面空旷的草地上,有很多横七竖八的白色石头,急步走近瞧个究竟。石条、石柱、石龛、石屏、石雕、石刻,种类繁多;石豹、石鸟、石狗、石蚌,形状各异;方形石柱,圆形石柱,都着精美的图案;洛可可风格的琉璃装饰,海棠形琉璃装饰,卷曲繁复的蔓草藩花雕刻,图案精细,线条优美,极具异域风格;有的竖立着,有的斜躺着,有的垒成了堆,有的埋了半截。看着它们全身无力地倒在地上、与杂草混在一齐的场景,听着导游悲情地述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年八国联军炮轰圆明园的历史,顿时,悲愤之情溢满了我的心,喉咙里像塞着东西,几度哽咽,眼泪几乎要流下来。
越往前走,越觉得惨不忍睹,到处都是巨大精美的汉白玉,无可奈何地倒在地上:当年中西合璧、用来笼养展陈孔雀的养雀笼,如今变成了临时保护罩下头的坑坑洼洼和凌乱的石条;当年皇帝与妃子、宫女们玩迷宫游戏的欧式迷宫黄花阵,此刻仅有一些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当年能够演奏中西乐器的谐奇趣,只留下喷水池等挣扎着向人们讲述那悲惨的场面;当年十二生肖铜兽首喷水报时、闻名世界的海晏堂,只剩下巨大的石蚌以最不忍目睹的方式,展现着废墟里残片的精美;当年用鸡蛋清、糯米汤和黏土混合制作而成坚固无比的储水塔,被摧毁得面目全非;当年极其华丽、辉煌无比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只残存着大水法中央大门的主体结构和远瀛观的颓废和荒凉,在诉说着以往的屈辱和痛苦……
望着剩下的这些残石碎渣、断壁颓垣,我恍惚看到了强盗狰狞的面孔和邪恶的笑脸,恍惚听到了熊熊大火焚烧圆明园时的噼噼啪啪声。震撼、哀痛和愤怒,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圆明园残缺不全的石柱石雕,见证了一个贫穷、落后、羸弱的国家和民族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历史,在永远警示着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切勿忘记国耻!这些残缺不全的石柱石雕,也让我思考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职责和担当。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可是我们要从中学到和教训;我们不但要经常回顾历史,我们更要着眼未来。
我们要勇担重任、真抓实干。为了不让悲壮的历史重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每个人要全力践行“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誓言。我认为,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干好自我的本质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行动,就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自我的力量!
我们要团结一心、拒绝西化。以某国为首的某些国家,乱我中华之心、裂我中华之意,昭然于世。一向在利用各种团体、采用多种形式,对我国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渗透,此次香港暴乱就是一个例证。我们要经过、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生活交谈、媒体宣传、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网络新媒体,揭发他们的狼子野心、丑恶嘴脸,大力弘扬爱国心、报国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我们要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圆明园给我们的警示之一。当今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是某些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某个国家一向想用萨德包围中国,一向在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一齐围堵中国,一向在利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等牵制中国。我们应当高度警惕,不要让安宁磨灭了意志,不要让繁荣遮蔽了双眼,不要因逐渐强大而放松了戒备。中华民族不能再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才被迫发出最终的吼声!仅有居安思危、进取应对,才能不惧强敌!
参观完圆明园,我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有悲有愤、有忧有喜。转身回望圆明园遗址,那个最强烈的声音,不断在我耳边回荡: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第3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毁于1860年10月18日,象征着一个古老东方帝国的繁荣昌盛,见证了一个落后的农业礼貌被先进的工业礼貌无情践踏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拥有浩荡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岛,1849年葡萄牙强占澳门,1858年~1881年,沙俄强占中华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95年甲午战败,两亿两白银和台湾岛及附属岛屿赔给日本人,1898年,德国人拿走山东胶州湾,俄国人占了辽东半岛各大港口,英国人控制了长江流域,1899年法国人控制两广和云南,日本也把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1年的《辛丑条约》则完全把大清政府变为了殖民傀儡。短短60年间,一个庞大的帝国分离崩析,到处被插满了殖民者们的军旗!租界横行,教会霸道,洋人巧取豪夺。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和主权而言。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而清廷竟宣布完全坚持中立!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一段极其不堪回首的历史,每念于此,未尝不痛心疾首,然则痛既痛矣,若不能从悲痛和屈辱中汲取教训,迎接我们的将是更深远的悲痛和屈辱。
从1840年国门洞开到1911年的武昌首义,到1949年的日出东方,再到2012年的今日,历史这条大河已经昼夜不停地流淌了近三个甲子,172年间中华大地风云激荡,乾坤数次扭转。此刻,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逆流而上,拂去历史表面厚厚的尘埃,去翻开那些泛黄腐烂的典籍,期待自我粗鄙的目光能有所发现。
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便出现了早期的礼貌社会的要素,如城市,墓葬,农业和家畜等。四千多年前,是中的炎黄,尧舜禹的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之后历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之后秦王一统天下,从此中国拉开了封建王朝的序幕。此后,中国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古老的地本礼貌——农业礼貌一步步走向繁荣,直到最终的没落。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大清康乾盛世的时候到达了顶峰,同时意味着皇权的力量也到达了顶峰,然而此时自大的中国皇帝们却不明白“西方蛮夷”们却早在明朝中后叶便开始了对东方礼貌的大幅度追赶,此时的帝国已经大大落在了被视为野蛮民族的后面!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写道:“认识到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天文台,现代音乐,还有十进制数学,纸币,雨伞,钓竿绕线轮,独轮车,多级火箭,枪炮,水雷,毒气,降落伞,热气球,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象棋,印刷术,甚至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全部源于中国,让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感到惊异。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罗盘,多重桅杆等改善的航海和导航技术,就不会有欧洲人那些伟大的探险航行,哥伦布不可能远航到美洲,欧洲人也不可能建立那些殖民帝国。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使骑手能安然地坐在立刻,中世纪的骑士们就不可能身披闪亮的盔甲去援救那些落难少女,也就不会有“骑士时代”。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枪炮和火药,也就不可能有子弹透过骑士的盔甲将他们射落马下,从而结束骑士时代。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纸和印刷术,欧洲继续用手抄书的时间可能要长很多,识字将不会这么普及,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直接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引进。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部是从中国引进的。在胸带挽具和颈圈挽具来到之前,西方人是用绕在马喉部的皮带来勒他们的马的。尽管古代意大利生产的谷物有余,可是因为缺少满意的挽具而无法从陆路运送粮食到罗马。罗马是靠海运从埃及等地得到粮食的。至于播种,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的注意之前,欧洲每年要浪费一半的谷种。欧洲整个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百万的农民用极其可怜的犁来耕地,累断了脊背,拖垮了精神,儿中国人已经享用了2000年比较省力的耕作方法。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此刻形势倒过来了,然而有多久呢并且西方今日丰衣足食的本事完全受惠于两个世纪前对中国发明的采用,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令人不安啊。”
然而,然而就是如此辉煌灿烂的丰富多彩的礼貌,却在近代被西方礼貌迎头赶上并超越,然后遭遇浩劫,令人扼腕叹息!
近代中国为何走向衰落为何没有借助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一跃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帝国相反却固步自封,畏缩不前而遭人欺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正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
第4篇:圆明园观后感
在当代影视鉴赏课上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
看了后,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当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仅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到达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能够试想一下,600个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以往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此刻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在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的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只可是它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胤祯的别园,自然也还不叫圆明园。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礼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坚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以往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礼貌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第5篇:圆明园观后感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百花争艳的万花阵,满庭芳化的九州清晏,精巧宏伟的观水法,宛若仙境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异域风情的海晏堂,千古颂扬的康乾盛世。这世间罕有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座名为圆明园的皇家园林中。
然而在这无限芳华的美景之下,却酝酿着一场罹难,一场属于圆明园的罹难,一场属于清王朝的灾难,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理解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呜呼!夷人一炬,可怜焦土,奈何取之尽锱铢,夺之如泥沙,玉窑瓷石,烧杀抢掠,人面兽心,暴露无遗。奈何清廷无能,无力阻拦,使负栋之柱,轰轰然倒塌;架梁之椽,纷纷然坍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皆是面目全非,怆然悲泣。
唏嘘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从圆明园的被毁灭所折射出来的,清王朝的没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被抛弃,伟大的四大发明只是被用于娱乐取笑,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技术被视为玩笑;从雍正时期的禁海令、迁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像圆明园,她虽然气象万千,但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仍旧透射着天圆地方的禁锢思想;
其次当西方国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黄金白银堆砌建筑华丽的圆明园,不妨说这是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而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实用主义或许会更胜一筹。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是盛极而衰,她必将迎来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一如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撑着,而他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圆明园,一座被誉为“世界园林之王”的皇家御园,它寓意圆满周全,明达明智,象征着皇家富贵,天家繁华,然而事实却无情的抛弃了这样完美的愿景,她迎来了自我的毁灭,迎来了清王朝的灾难,更是迎来了悠悠华夏的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