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说熟悉,是因为我拥有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已有三年时间;说陌生,是因为三年的时间,我并没有真正地走近大师。今年寒假,我又一次漫步在书中,聆听着苏霍姆林斯基遥远而又充满活力的足音······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节,那位历史老师的话让我终生难忘,他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有些人尽管上课前精心准备,但在课堂上处理问题时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原来,这是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几小时、几天来备课的区别。怎样做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做这种准备的途径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想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感觉真是这样。有些课上起来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有些课上得索然无味。知识储备是否充足便是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是一个教师丰富自己文化底蕴的必由之路。
读书对学生来说同样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阅读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认为书籍能够使孩子产生惊奇和赞叹,而惊奇和赞叹可以唤醒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我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一段时间以来,我规定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要准备一本课外书,每天有空闲时间就可以拿出来读。渐渐地我感觉读书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了。有的同学在读完《那个蠢女孩是我》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大劫难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妒忌真的像一条噬人心灵毒蛇,一个人真正的长大应该是从他会欣赏对手开始的。”有的同学读完《母亲》后感慨:“母亲是那么勤劳、勇敢,当一个女人成为母亲之后,她就成了一位英雄。”还有的同学在读完《生命的烟花》后领悟到:“生命就像烟花一样短暂,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要显示出它宝贵而华美的价值。”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情趣。
当然读书是一项长期而又持久的工作,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它的近期效果也许不是很明显.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做出评价。但我相信,读书就是点燃思想,呼唤自由,造就成功的工程,我会领着我的学生们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诉我,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联系自己的教学历程,感觉赏识真的是一剂良药。当教师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时,孩子便会有无限的向上热情。但是说实话,要赏识一个好孩子容易,可要赏识有些孩子却很难。记得有一年,我接了一个差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作业不能自觉完成。我的心情很烦躁,动不动就发火,正好一位男生把玻璃打碎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没几日,我在批改他的日记时发现有这样一段话:我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可没想到,竟惹得老师大发雷霆,说我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还爱打架……我觉得委屈极了,我真的一无是处吗?哎,都是玻璃惹的祸。看完后,我感触很深,孩子固然有错,但这个孩子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看来,做老师的不能只盯住孩子的短处不放,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夸奖,让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成长。从此,我用心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那些“困难生”慢慢地自信起来。看到他们一个个进步,我终于明白鼓励与赞美,的确会创造奇迹!
苏霍姆林斯基还教会我怎样学习别的老师的经验,怎样批改作业可以偷懒,怎样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断地反思,总结,期待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里游弋,我忽然发现我又找回了自我,我有理由相信,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