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鲜有人听过后一句话:“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那么,什么是灵感?当某个不为人知的瞬间,心中突然亮起一盏灯,所谓的灵感便在脑海中浮现,给我们以发现与启迪。生活中,我也曾心头一亮,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丽与幸福。
当时正值盛夏,太阳热辣辣地烘烤着大地,过于明亮的阳光使人头晕目眩。操场上,“加油,加油”的喊声此起彼伏。只见一队男生,一队女生正在拔河。他们一个个涨红了脸,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把悬在麻绳中央的那条红领巾拉向自己这一侧。可奇怪的是,似乎男生处于下风,他们一个个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用在这里似乎不合适),用尽全力也只能保持红领巾的位置不动。
(这里的段落有些乱,一句话没结束就另起一段了)反观女生,此刻却出人意料地团结——她们一个个喊着响亮的口号,“一,二”的声音盖过了嘈杂的人声。喊“一”的时候用胳膊夹紧绳子,喊“二”的时候一起用力向后拽。不一会儿,比赛便决出了胜负:一个小个子男生由于用力过猛,跌坐在地上。后面的人急忙松开绳子避让,女生看准时机,一鼓作气便将红领巾拉过白线,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上文已经有了结果,这里再写事件的经过?)(倒叙要有过渡)那是小学时的最后一堂体育课。老师将我们带到操场上,清了清嗓子,便略带神秘的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拔河,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为保证公平,男生先去跑步,女生跟我来。”“太棒了!”老师话音刚落,男生中的一群“活跃分子”喊道。比赛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女生一个个弱不禁风,男生一个个可谓是“孔武有力”。此时我注意到老师将女生们聚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但由于自认为胜券在握,我也没有太在意。
随着刺耳的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男生们太过随意的站位,和女生们整齐划一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果然,不出几分钟,我们便败了。我们擦擦汗,在老师集合的哨声中奔向树荫底下。“好好想想,孩子们。你们赢在哪里,又输在哪里?”等待我们多时的老师又一如既往地向我们抛出一个线团。“我们输在太过轻敌,还有力量不集中,没有喊口号。”“老师您教给了女生们‘致胜秘诀’!”我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叫着。老师微微闭上眼睛,好似听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答案。接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下面一段话,让我心头一亮:
“我只是让女生不要灰心,将力气用到一起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如何去运用?最好的办法是合作。你们数学上都学过一加一等于二,但在实际生活中,不懂合作的人,让一加一小于二;善于合作的人,让一加一大于二,甚至不止于二。你们将升入新的学校,面对新的挑战。学会合作,会让你们以后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老师的话,随着放学铃的响起而结束。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僧人摩挲手串那般仔细品味着老师的话。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庞,悄悄地带来丝丝凉意,使我心头一亮,让我明白了:只要会合作,弱小也能战胜强大,四两也能拨千斤。我将记住这个道理,带着心间豁然开朗的那种喜悦与满足,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直到永远。
导师点评
拔河比赛后老师的话语让我“心头一亮”,走在回家的路上,品味老师的话,让我“心头一亮”。通过比赛,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全文语句通顺,表意清楚,结构上也很完整。我们在叙述事件时,可以将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讲事件的经过。这样可以起到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我们在采取这种顺序时,结果就要写得简洁,如“拔河比赛,孔武有力的男子汉输给了弱不禁风的女孩子,说出来真丢人”,然后写“那是一次……”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本篇作文先是对比赛的场景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再回头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结果读来就有些混乱了。另外,“心头一亮”没有很好的贯穿全文,作文前半部分基本没有出现。
篇二: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
乌云悄悄地袭击了这个城市。它们从两面包抄,缓缓合拢,像关上的大门。终于,太阳被隔在了尘世之外。乌云之上,是波涛汹涌的云浪,一波接着一波;云的内部,是更为恐怖的电闪雷鸣,“啪塔”一声火花,可以是平时弱不禁风的静电,也可以是闪电在云层里横行霸道。云下一片黑暗,不时卷起几片秋叶。暴风随时可以来袭,望不着边的云像山一般压在这座城市上,也压在每一个人心中。(开头篇幅较长,不能够很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刹那间,像长剑刺破了天空,第一束光落了下来,然后是第二束,接着连成一片(。)——天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光从中争先恐后地冲荡而下。那一刻,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壮丽的感慨。那时,心头一亮。
当忧伤似乌云压在心头,当苦闷像影子跟在身后,一束光,那第一束光带来一缕希望,心头一亮,阳光洒落一地,忧伤不仅无影无踪,乌云还化为了彩虹。那会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温暖。
这个周末,我翻开了几个月没写的日记本。当莫名其妙的烦躁漫上心头,我就去找他(它)。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烦躁,像是平时的点滴累积而成。可能是因为这次作文要重写,也可能是物理上又多了一个难以解释的客观事实。“可能生活,就是烦与不烦的交替吧。”我在日记里写道。
一开始,只是草草的几句话,是对爸妈定的“每天写4行日记”的完成,有时甚至是一幅画,画完了事。
之后,我看到了现在已经灭绝了的抱怨。我幼稚的字写下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抱怨。我开始写“议论文”,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天真得像张白纸。那是我吗?那时,他的字还是大大的。
后来,他上了初中,多了些竞争,周围仿佛风起云涌。他开始怀念,可身后的大门已经关闭。他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遗忘”的恐惧,那种由内而外的恐惧。之后他惊奇的发现,周围的同学身上也有曾经的人的影子,回忆无处不在,在折磨着他。但这只是三两天的事。他开始安慰,不是安慰自己,而是安慰我。他给未来的自己送去安慰、勉励。“这是一封送去未来的信”他写道。
而我也收到了。日记,这象征着人类永恒的精神的小小物品,跨越时间的长河找到了我。
那一刻我心头的云层,也被一束光冲破了。我心头一亮。那是我!这是我自己的光,也是为我而来的光,跨越时空而来的一束光。那束光,很美,很温暖。
导师点评
这篇作文的选材与立意与以往的普通写作不同,采用了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的手法。使文章富有哲理,具有反思精神。常规的首尾呼应,文章立意更加深刻,而且最出色的是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利用乌云不断的递进烘托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接下来没有以传统的第一人称,而是以旁观者,第三人称“他”作为叙述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少年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点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生活,每一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经历,犹如一束又美又温暖的光散去头顶的乌云,照亮美好的未来。小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了自己身份,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留下了想象空间。通读整篇文章,看得出小作者的文笔了得,无论是在环境描写还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表述都极为精彩。文中个别错误及时改正,再接再厉,老师期待你下次的佳作!
篇三: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
甲壳虫乐队自鸣得意的演奏着,那旋律如往日的使我不能自己,不,比往日还要更加的强烈的摇撼着我的良心。我想起自己在过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去的东西——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恼。
那是2014年的,冬天我刚满10岁的时候。外公外婆同我们生活在一起。最终的外公是老实了一辈子的人,只喜欢他那条古老而陈旧的暖和色围巾。但同我在一起时,他却显得顽皮了许多。他是故意捉弄我,并在一旁装作事不关己;亦或是逗我生气,自己却在一旁“窃笑”。那时我从心里厌恶着外公。当幸福已成为过去,我茫然觉悟外公的眼神中隐匿着慈爱与怜惜是何等大爱无畏。
砭人肌肤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夜。积了足有半尺深。第二天傍晚放学后我在人群最容易发现的位置找到了外公。他总是挤在人群最前头等我,尽管他年事已高,并不壮实。他接过书包想领我走,我却任性地甩开,任外公叮嘱路滑,我头也不回。不一会儿,便把外公甩了老远。一切只是因为她在早上往我的牛奶里放鸡蛋的事儿,我最讨厌吃鸡蛋的。平时外公总把自己宽大的暖褐色的围巾为我围上。我也任性的拿开,并甩到了外公身上。我拉开两三步的距离,走在前头。我的脚冻得不听使唤我惴惴不安的走着,走出几步摔一跤。外公的跟上气喘吁吁跟上来,胡子上挂着白霜将我拉起,为我重新围上带着他体温的暖褐色围巾,他那瞳仁深处,黑漆漆,浓重重的眼眸被泪水遮住了。
回到家,外婆看见我身上沾满雪,便责怪起外公粗心。外公“吧嗒吧嗒”惜起旱烟,无语,继而对母亲说:“这孩子鞋滑摔伤了骨头可受罪。”我把这话当做若有若无。还记恨着早上的事,看着星空,月朗星稀。忽然我听见开门又关门的声音,我随即入睡了。第二天早晨,我穿上了一双新棉鞋,因为他,我整个冬天再没摔倒过。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外公当晚,找了好久,在唯一一家未关门的鞋店买的。为了这双棉鞋,外公的脚冻肿了好几天。对此我却一无所知。
那年冬天外公辞世长去,突发性的脑出血,守灵的三天,我将一生的悲痛一股脑的塞进心里。大人们悲恸的神情,亲人们的痛哭,还有如同那一年冬天的雪一样惨白的孝衫。后来,外公下葬了,带着我没有说出口的忏悔。即使经历了四度春秋的今日,我仍真切的记得当年的情景:逶迤的薄雾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苍穹,凝眸望去,长空辽阔;枝条簌簌细语,若有若无,此外便万籁俱静;只见两只火团样的小鸟,受惊似得从树上骤然腾起,朝枯木林方向飞去;外公系着的暖褐色围巾朝着手走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飘动的围巾映红了整片天空,也温暖了我的心,慢慢的,我的脸上多了两条“水柱”。
爷爷,我想你了,你还好吗!
篇四: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
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此后,难以忘怀。它们也许是比赛得了奖,也许是一次失误当众丢脸,也可能(许)是某次快乐的旅游。而那次事情给我的感受远不如(止)这些,那是一种直冲心灵的震撼。即是许久之前发生的,现在却也清晰的浮现在眼前,令人心头一亮,感叹万千。
那段时间快考试了,作业多,压力大心情不好,就总容易和妈妈起嘴(口)角。如此,学习状态便更差了。那天晚上不知因为什么又跟妈妈吵架了,心里毛毛的,不舒服。我正强提着精神复习做题中,突然“叮”一声,手机响了,我收到一个陌生人的qq留言“生活明朗,万物可爱,努力学习,注意健康”,心里顿时暖了不少,回复了声“谢谢“,于是一股脑把作业写完了就睡了。
令我没想到的是,此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收到她的留言,都是类似安慰鼓励的话语。这让我一直以来沉重的心情疏解(轻松)了不少。于是我主动加他为好友跟他聊天,可能是平常抑制太久了,终于找到个可倾诉的人,就言无不尽了。我每天向她倾诉我的压力和烦恼,什么作业太多,写得好累啊,我想喝排骨汤之类的。她也很认真地倾听,不断帮助,安慰我。
渐渐的,我的状态好转了,天天心情大大的好。我每天依旧会和她聊天,只不过内容从抱怨变成了分享,分享些有趣的事儿。不知是不是我心态的原因,我感觉和妈妈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僵了……
时光如梭,我迎来了期末考,状态很好,准备充足,于是超常发挥,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我立马向她报喜讯,并道谢。心想着这世上怎会有如此耐心,如此温暖的人。
走出房间,发现妈妈已回来在厨房里做饭茶几上她的手机亮着,我瞄了一下眼,愣住了,妈妈手机上显示的不正是我刚刚发的那条消息吗,我发给陌生人道谢的消息啊!刹那间,我感觉整个人都动不了了,直接懵了,一会又感觉心头一亮,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心里波涛浪起,好似被石头重重一击。(点题)“原来是妈,那个一直安慰我鼓励我的人竟然是我妈!那么耐心听我倾诉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亲妈。我怎么能……”
我立刻冲去厨房“妈,妈……”抬头便见穿着围裙,正在添汤的妈妈。好像是被我的举动吓到,手抖了下,“哎呦你这孩子,什么事那么急”“你是那个……每天跟我聊天的人?”“嗯,来,喝汤吧”她笑着端给我一碗汤,一碗排骨汤……(照应了前文)
这世上最爱你的人莫过于爸爸妈妈,而我们却总会把他们的关心忽略掉。那一刻我心头一亮,懂得了这世间最美好的爱。
导师点评
生活中妈妈化身为虚拟世界中的知心朋友,及时为我送来宽慰,耐心倾听我的牢骚,分享我的快乐,而“我”一直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那个人就是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厌烦的妈妈。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故事的反转让人赞叹小作者的构思能力。老师觉得你的这个故事,再添加些“料”,一定会更出色,如总觉得生活中的妈妈是啰嗦的,从来不体谅自己,QQ上的那个朋友是体贴而温馨的。自己一直想和那个虚拟的朋友见面,一直想见到他的面容,却被他一次次的拒绝。如果有了这些铺垫,那么结尾的真相就有戏剧性了,全文的情节也就有了波澜,就更能吸引人了。
篇五: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
秋己深,片片落叶缓缓飘落在窗边,我伸手将它拾起,却不经意间把它捏碎了。看着落叶纷纷扬扬从树上落下,将地面铺成棕色。秋天真的很美,充满诗情画意,于是我便踏出大门,呼吸带着叶子清香的空气和那一言不合就“生气”落叶的大树。
走出大门,抬头,第一眼便看见了那棵正在落叶的树,枝头上顶着寥寥无几的几片黄叶。身边低头着落叶的环卫工公人漫不经心地扫了眼说:“都枯死了。”仿佛从那天起窗边没有了落叶。
它好像是棵银杏树,在它旁边的枫树都要比它高上一大截,它却像位将要面对死亡的老人一样只剩下一把骨头。树的轮廓,、节点都呈现在我眼前,就连它的纹理、年龄与皱了的树皮,都呈现出来没有丝毫生机来。或许是它的坚持吧,!
一场没有预告的暴风雨突如其来。那是一场极大的暴雨,许多树木遍地狼籍,连根带土的被拔起,就如世界末日的降临一般。清晨,雨水落在叶子上顺流而下落在地面上。被黑烟罩的大地瞬间明亮起来,我抬头望了望刚刚苏醒的天空,却无意看到了一点新绿,是从那棵已枯死的银杏树上茂冒出来的,它惊艳了我。它展开的树皮上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机,或许它没有死亡,只是面对别人的冷眼相待,对它的失望和幻想时,它他选择接受、沉默但它不放弃。总有一天,努力与坚强会换来成果。从一点儿变成一片,它他承受了时间对它的磨炼与考验,现在的它高大粗壮、,大片儿的新绿点缀着它,。在本来该沉寂的季节里,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坚持。
那本来是一棵快要枯死的银杏树,此刻的它让我明白了生命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证明的。陪伴只是暂时的,阳光、露水不可能在每次你需要它们时就幸运的出现,坚持也是一种本领。
刹那间,我的心中头一亮,:如果在困境前止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境中坚持,常常会引来成功。而坚持来源力量的帮助。
导师点评
高语凡小作者的这篇文章《最美心头一亮时》,通过对一棵本来生命力不强的银杏树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出现了生命的新绿的事件的讲述,在点明这样的生命之美让小作者心头一亮的同时,也肯定了坚持就会拥抱新生的价值。文章主题明确、立意深刻、层次清晰。全文开篇小作者通过恰到好处的景色描写,为下文展开做了铺垫。文章进入主体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作为过渡段有点长,建议小作者将更多的内容集中在下文中。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看到小作者的立意所在,但是在具体的展开叙述中,有点混乱,叙述不够紧凑,小作者可以需要适当调整主体部分的内容,让文章内容与立意之间联系更紧密。文章结尾部分在点题的同时,对主题进行了深化。但是与前文联系不够,可以增加一两句,做到与文章内容呼应,这样文章内容会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