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是山姆观后感(一)
电影《我是山姆》,又被称为《他不笨,他是我爸爸》,该部电影主角——山姆,虽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只有7岁。一次偶然,他收留了一个流浪女。该女子帮山姆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山姆给女儿取名叫露西。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露西在山姆的细心呵护下慢慢地长大了,她发现爸爸不能看懂稍微复杂一些的故事。她在拒绝长大,希望和爸爸一样。父女两的生活是那么幸福。
然而地区的教育官员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们认为山姆没有能力照顾露西,于是把露西带走了。伤心极了的山姆一心要挣回露西的抚养权,于是他自以为是的去找该地区最好的律师……
这部电影当中有欢笑、有泪水、有冲突、有和解,毫不乏味。这样一部智障父亲争取女儿抚养权的电影,还没开始打官司就打动了我的心。
在电影中看见智能障碍者的心路历程十分有趣,这是我们在平常所难以接触的另一片天,虽然我无法判断电影所诠释状态是否有违事实,但电影里的故事已足够能量冲击一般观众习以为常的是非观念。剧中的弱智父亲,虽然不是那麼聪明,却因智商只停留在七岁,始终保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对人性的美好信念,这是当我们渐渐成熟懂事后所必然丧失的纯真,因此当女律师进入他的生活,一个完全不同典型的人,而能受其影响对人生观产生180度转变,甚至认为自己获得比付出多,我们相信是出于真心诚意,并不矫情做作,令人感到心满意足。
在争夺抚养官司上,除了看见对智障父亲是否有足够能力教育子女的争议性外,另外看见了美国社会对个人的重视,辩护律师不断抗议的理由是问题过于尖锐、敏感,而这必须是拥有同理心才能达到的境界,否则当事人一再遭受莫名的内心羞辱,事实上控方律师便善于玩弄此手段,数度把证人逼到哑口无言,诚实善良如山姆,自然无法承受内心挣扎,而一度发挥大爱让出了抚养权,後来是由于彼此无法割舍的亲情才终于获得祝福而团圆。
事实上我发现本片幽默更胜悲伤,全片令人会心一笑片段不胜枚举,山姆真的不笨,是天真,不时语出惊人却又不无道理,还记得儿童总是爱提出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吗?本片比比皆是,而且出自"大人"口中格外引人注意,令人赞叹编剧对"童言童语"观察入微。
观我是山姆观后感(二)
上周和同学一起去上心理学电影,很荣幸得到了几部老师推荐的优秀电影作品,其中有一部叫做《我是山姆》的电影,今天下午刚刚看完,感触颇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片中的主人公山姆,虽然是一个智商只有七岁孩童水平的智障人,但是他勤劳勇敢,诚实善良。在咖啡店工作,辛勤努力,对待客人热情耐心。客人也好,老板也好,无不对山姆有着怜悯和同情之心。或许傻人有傻福,或许上帝觉得关上了他的一扇门,应当为他打开一扇窗。山姆收留的流浪女竟然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也许算作是报恩吧。虽然她抛下山姆和刚出世的女儿走了,但是我还是认为山姆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因为这个女儿给他带来的是无穷的欢乐,无尽的安慰。我们无法想象一只有七岁智商的人如何独立抚养一个襁褓婴儿,但是他做到了。他的女儿露西一天天长大了,她是那么的漂亮,可爱,纯洁,智慧,善良。这些都是在只有七岁智商的爸爸的教导下形成的。山姆爱露西,胜过一切,胜过一个正常的父亲对女儿的爱。露西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全部。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露西长大了,她的智商渐渐超出了他的父亲。当她意识到了她的父亲与别人的父亲不一样的时候,她没有迷茫,没有抱怨,更没有嫌弃自己的父亲。而是伸出手摸摸父亲的手,安慰父亲。"It is ok.我们很幸运,没有人能像我们一样经常去公园玩。"山姆豁然开朗,高兴起来。看到这里真是心酸,刚刚才到上学的年纪,就照顾起父亲的情感。她那大大的眼睛,漂亮而清纯的面庞,无不透漏着稚气和天真,却又具有着大人的沉着和坚定。当她在幼儿园被同学们嘲笑,被父亲愚笨的表现震惊的时候,她又是怎么样的坚强,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全心全意的爱父亲。为了不让父亲难堪,故意不读出父亲不认识的单词,主动读父亲喜欢读的书,哄父亲高兴。他们好像互换了角色,成了她在照顾父亲。
终于还是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他们以山姆智商低不能照顾露西为由,生生将他们分开。可怜的山姆四处求救,要回自己的女儿,却还是失败。他也曾放弃过,也曾懊恼过,也曾崩溃过,但是他从未放弃对女儿的爱。他搬到露西的旁边,制造机会偶遇露西,却又遵纪守法,从来不强留露西,还主动的再把露西送回养母的身边。他一边工作,一边探望露西,一边努力打官司,夺回露西的抚养权。终于成功了!最后还不忘安慰露西的养母,希望她可以作她的妈妈,因为露西需要一个妈妈!
我为这样的父亲所震撼,他的智商只有七岁,只有七岁啊!独立抚养女儿,克服那么多的困难,与那么多智力正常,甚至智力超常的作斗争,夺回他的女儿。我不禁羞愧,站在这样一位父亲面前是多么的无地自容。一个像孩子一样的人都能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这些正常的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幼儿园都没上完的小姑娘都能理解父亲,敬爱父亲,盼望父亲,不离不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恩自己的父母呢?他们尚且如此,可以如此,能够如此,我们为何不能?
观我是山姆观后感(三)
《我是山姆》讲的是一个只有7岁孩童智商的智障父亲,妻子不辞而别,山姆独自抚养聪明可爱的女儿露西,在露西7岁时,美国的社会工作者以法律的名义要求山姆放弃抚养露西,原因是山姆的智商不足以顺利地抚养露西成人,但是,露西和山姆父女情深不愿分开,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对簿公堂。最终山姆赢得了女儿的抚养权的一个故事。
电影从现实的原型出发,并且重点突出了美国社会法律中的孩子利益至上和亲情之间的矛盾,最后电影的结局是亲情战胜了法律。这是电影对于故事的演绎,虽说电影的结局很美好,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否应该由智障人士抚养子女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电影中剥夺山姆对孩子的监护权理由在于:山姆是一个智障,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这是一个很客观的评价标准,通过量化标准衡量确定山姆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给予孩子最好的选择。这个电影的主要冲突点就在一个法律制度会导致与该法律目的相矛盾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社工的行为让侵犯了这对父女的利益,或者说法律的选择并不是这个案件的最优解。我个人认为,的确不是最优解,但是,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较好解。一项工作一旦变成了工作,那么首先就必须制定量化标准,这个量化标准是考虑了绝大多数通常情况的。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社会工作者也不例外,作为一份工作,将智力只有7岁的山姆女儿交给更好地家庭来抚养无疑是一个最优解。并没有什么过错的地方,我们在电影上对社工阻挠父女团圆或许有些不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电影中艾莉自己的遭遇也佐证了智障父母对子女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首先讨论这个法律制订基本标准是否合理:绝大多数智障没法子给予孩子基础监护。这个标准我个人以为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考虑到只有父女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照顾不周的情况下发生悲剧,事实上,就剧情而言,已经有悲剧的前置倾向了:女儿开始迁就父亲的智商。
所以,我认为,社工的行为是必要的。对于孩子来说,也许这的确有很小概率和父亲在一起是最优解,但是更大的概率是悲剧,也就是女儿的智商受到干扰。社工的做法,也许在个案并不是最优解,但是放大到整个社会却是一个合理的解。
而在我国,监护职责必须由完全行为能力人承担。也就是说,即使在我国,严格依照法律来,那么山姆也不是女儿的合法监护人。理论上,剥夺监护权在我国是可行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3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但是因为法律法规相应较为模糊,并且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认为子女就应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实际履行的并不多。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美国关于智障人士的保障影片中的山姆虽然是个智障人士,但是好像他生活的还是很好的,至少没有流落在街头,他从小在福利机构长大,而且还有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除了智力上的差异,可以说生活上和普通人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而反观我们社会,社会福利机构门难进、脸难看。针对智障更多的是一种只管死活的状态,对他们的幸福、有尊严与否却很少涉及,更不要提智障人士想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了。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任重而道远;社会工作事业任重而道远。